一点产业变革的想法。

  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关键,就在于提升单位产值,包括发掘潜在价值、或是现有价值产出更有效率等方式。能否让更多人同时具备此能力?只有教育才能赋予更多人能力,去为新的产业未来做准备。当年在面临工业革命时,制造业靠的是普鲁士军事教育体制,empower人类,使其识字、有基础能力从事制造业工作。普鲁士军事教育体制-量产制造产业体制,的确办到了。

  当今的变革,是机械取代人类。机械的确能取代人类,进而使人从无趣的工作中解放,但人类却不因此顺理成章地就能够从事更有创造性工作;而是得先被迫要具备相对应的能力,否则他无法换取得以维生之资源。然后,创造性工作却更难明确衡量价值、进而变现;因此向资源拥有者表述潜在价值并试图取得资源挹注,也就是募资,进而尝试实践价值的工作型态,也就是创业,或许将会是未来工作的常态。

  目前来看,制造业之所以仍是创造就业最有效的作法,其实是现有教育体制之局限:它无法有效产出未来以创造性工作为主的产业,所需的创造性人才。另一方面,也因为产业发展仍局限于传统「资本-劳工」关系的体制,而尚未能转化成未来「投资-创业」的体制,所以仍旧无法有效将人才资源变现。

  产业职能上的M型发展,新型态工作创造的职缺远远低于消灭的职缺;也正佐证新型态工作之高效率,得以取代更多旧型态工作,以及新型态工作所须具备能力之难以养成。

  美国仅具备未来「投资-创业」后半部的产业体制,但却不具备前半部的教育体制。北欧具备前半部的教育机制,而不具备后半部的产业机制。若无法完整转化成未来体制,任何环节拖累,都可能产生让文明倒退的因子;如美国民众被遗忘而召唤出的川普。都会让人民寻求破坏旧有体制平衡的方法。所以真正的任务,是要创造新的平衡体制。

  如果说工业革命的发展,造就了当今社会「普鲁士军事教育-制造量产」的产业体制;那网际网路的兴起与软体产业的发展,无疑地是工业革命前家庭手工精密作坊的再现。当今产业仰赖的是普鲁士军事化教育体制;那可供对照的传统手工作坊时代教育体制,或许就是书院教育、或者是德国传统师徒制的型态。另,隐形冠军、艺匠,更倾向这种手工作坊的产业型态。

  在这个巨变之时代,成熟文明国家因为权力体制相对巩固于上层阶级,不易打破,所以更难改变,例如欧陆跟纳粹。相对来看,新兴的,或者移民因此灵活的美国,更容易改变成新体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