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昭宗李曄
  • 發布時間:2015-09-21 13:28 瀏覽:183次
  •   唐昭宗李曄(867~904),懿宗第七子,母惠安太后王氏。咸通八年二月二十二月生於大明宮。咸通十三年四月,封壽王,名傑。是僖宗的同母弟,兄弟 特別親密。乾符四年(877),授開府儀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幽州盧龍等軍節度、押奚、契丹、管內觀察處置等使。僖宗二次逃離長安,壽王李傑一直跟隨在身 邊。文德元年(888)二月,僖宗病,皇弟吉王李保,年居長且賢,眾臣認為一旦僖宗駕崩,李保繼位較為合適。宦官、十軍觀軍容使楊復恭請僖宗立其母弟壽王 李傑。三月五日,僖宗病危,下詔,立壽王李傑為皇太弟,監軍國事。右神策軍中尉劉季述派兵迎壽王李傑入宮,居少陽院,見宰相大臣等。六日僖宗死,遺制皇太 弟李傑改名敏。八日,皇太弟李敏即皇帝位,是為昭宗,當時年22歲。  昭宗愛讀書、好文學,尤其尊崇儒術,據說有會昌遺風(類似唐武 宗)。他「以先朝威武不振,國命浸微,而尊禮大臣,詳延道術,意在恢張舊業,號令天下。即位之始,中外稱之。」(《舊唐書》卷20上《昭宗紀》)但形勢變 了,權力喪失了,特別是軍權沒有了,他想恢復祖業,只是一種幻想。  昭宗時期,地方勢力愈加膨脹,基本上置昭宗、朝廷於不顧,而相互進 行爭戰,以擴大地盤。經過農民起義的打擊,以及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藩鎮重新調整,一批藩鎮在農民起義打擊下消亡了,有些鎮壓起義的將領興起,成為新 的藩鎮。經過相互攻戰、并吞,藩鎮數量減少了,只剩下十幾個。勢力較強的,北方有:在河南的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在山西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在陝西的鳳翔節 度使李茂貞,在河北的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南方有:浙江的鎮海節度使錢鏐,江蘇的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四川的西川節度使王建,廣東的靜海節度使劉隱,湖南的武 安軍節度使馬殷,福建的福建觀察使王潮。  勢力最大的朱全忠爵為沛郡王,官至宣武軍節度使、檢校侍中,其所擁有的地區和勢力基本上是在 僖宗末年和昭宗時形成的。昭宗龍紀元年(889),朱全忠打敗河南的軍閥秦宗權,光化三年(900),又打敗盧龍節度使劉仁恭,「河北諸鎮皆服於全忠。」 (《資治通鑒》卷262,唐昭宗光化三年)朱全忠與李克用為擴大地盤、控制昭宗,連年攻戰,天復二年(902),朱全忠打敗李克用,一時稱雄北方,控制了 唐朝廷。  昭宗時,強藩動則兵犯京師:  景福二年(893)九月,李茂貞、王行瑜以六萬兵進逼興平,禁軍望風逃潰,京城大震,士民奔散。李茂貞陳兵長安城西的臨皋陳,逼昭宗殺宰相杜讓能。  乾寧元年(894)正月,李茂貞入朝,「大陳兵自衛,數日歸鎮」(《資治通鑒》卷259,唐昭宗乾寧元年)  乾寧二年五月,王行瑜、王珙求官未遂心,於是王行瑜、李茂貞、韓建各將數千精兵入朝,殺宰相韋昭度、李谿。  乾寧三年六月,李茂貞引兵逼京畿,敗官軍。七月進逼京師,昭宗逃離長安,至渭北,後至華州。李茂貞入長安,火燒宮室、市肆俱盡。  乾寧四年正月,韓建引精兵圍昭宗行宮,收掌諸王所領軍士,幽禁諸王,逼昭宗立德王李裕為太子。八月,韓建殺通王、沂王、濟王、韶王、彭王、陳王、韓王、覃王、延王、丹王等十一王。   宦官權勢是依附於皇權的,皇權衰落,宦官權勢施展範圍隨之收縮。擁立昭宗的宦官楊復恭,文德元年(889),為開府、金吾上將軍,專典禁兵,軍權在握, 又專朝政。昭宗厭惡楊復恭,政事都找宰相,宰相也抑宦官權力。大順二年(891)九月,詔楊復恭致仕。楊復恭失權,怨恨昭宗,僅:「吾於荊榛中援立壽王, 有如此負心門生天子(指昭宗),既得尊位,乃廢定策國老。」(《舊唐書》卷184《楊復恭傳》)  宦官與朝官、強藩在權力分配上矛盾日 益尖銳。昭宗與宰相崔胤密謀盡殺宦官,宦官知之,南衙、北司互相憎恨更甚,都分別結交藩鎮以為外援。光化三年六月,昭宗貶斥素來討厭的宦官、樞密使宋道 弼、景務修,隨即賜死。十一月,昭宗在禁苑獵後置酒,至夜醉歸,殺小宦官數人。左、右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王仲先、樞密使王彥范、薛齊喔等密商後決定立太 子,尊昭宗為太上皇。於是作亂,殺宮人,幽昭宗於少陽院,逼昭宗交出傳國璽,矯詔令太子監國,隨後令太子嗣位,昭宗為太上皇。劉季述等還殺昭宗之弟睦王李 倚,以及昭宗所寵信的人。左神策軍指揮使孫德昭對劉季述等廢立之事憤憤不平,便與宰相崔胤謀誅劉季述等。天復元年(901)正月初一,孫德昭殺王仲先,接 昭宗與何後出少陽院,崔胤迎昭宗御長樂門樓,百官稱賀,擒殺劉季述等,廢太子為德王。宦官作亂,終於平定。  崔胤認為宦官掌兵是禍亂的 根源,主張由宰相來掌左、右神策軍,但遭軍將和藩鎮反對。崔胤一再請昭宗盡誅宦官,宦官盡知崔胤之謀,也設法除去崔胤。當時朱全忠、李茂貞都想挾天子以令 諸侯,李茂貞天復元年正月已入朝,想讓昭宗到自己鎮地鳳翔;朱全忠則想讓昭宗到東都,便於宣武鎮控制。崔胤知宦官要除去自己,便同朱全忠聯絡,讓朱全忠帶 兵迎昭宗,以便解決宦官問題。十月,朱全忠從汴州發兵。十九日,宦官、左神策軍中尉韓全誨以兵劫昭宗,準備赴鳳翔李茂貞處。這時,昭宗與何後相對而泣。延 英殿議事,韓全誨等宦官在旁,一起議論政事。二十九日,神策軍掠內庫寶貨等,韓全誨先將諸王、宮人送到鳳翔。三十日,朱全忠從河中上表,請昭宗駕幸東都, 京城大驚駭,士民逃匿山谷,百官都不入朝。十一月一日,神策軍等大肆搶掠,滿街所見的士人百姓都以紙為衣。四日韓全誨逼昭宗出宮赴鳳翔。二十日,朱全忠到 鳳翔城東。李茂貞逼昭宗下詔,讓朱全忠返鎮。朱全忠攻下李茂貞養子李繼徽的合州,十二月,又攻下周至。天復三年(902)六月,朱全忠大敗李茂貞,進軍鳳 翔城下,以五寨環城。李茂貞連戰皆敗,有意與朱全忠議和,送昭宗還京。而朱全忠嚴密封鎖鳳翔,使之與外界斷絕來往。至十一月,大雪,鳳翔城中糧盡,凍餒死 者極多。鳳翔士兵認為宦官是禍首,有的出城投降朱全忠。  天復三年(903)正月,李茂貞單獨見昭宗,請誅殺宦官韓全誨,與朱全忠和 解,送昭宗還京。昭宗同意,命鳳翔士兵捕殺韓全誨等72人,派使到朱全忠營。隨後,昭宗出鳳翔,到朱全忠營。正月二十七日,昭宗回到長安,二十八日,崔胤 建議誅殺宦官,昭宗同意。當天朱全忠即以兵驅趕宦官數百人到內侍省,全都殺死,出使在外的宦官,詔所在之處捕殺。只留下官低年幼宦官30人,在宮中洒掃。 唐朝的宦官專權終結了。
  •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