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看过「八大关」后,想起了天津的「五大道」。老公说:我带你去那里转转。说实在的,在天津居住几十年了,还没有认真转过「五大道」,更别说是照像留影了。转过后回到家整理照片,发现「五大道」确实有天津小洋楼的特色。与青岛不同的是,这里的建筑很密集,一座紧挨一座,布满了「五大道」两侧。

「五大道」在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著以中国西南名城成都、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街道,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这个八国联军入侵时地处原英租界的住宅区,汇聚著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这些风貌建筑从建筑形式上丰富多彩,有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构成了一种凝固的艺术,人们称这里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天津「五大道」驰名海内外,但具体指哪五条道,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指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另一种说法,指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重庆道、成都道。「五大道」作为天津租界市政园林和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别具特色:一是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二是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三是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使五大道成为近代名人荟萃之地、名副其实的富人区。

如今,「五大道」已经成为天津城市标志和小洋楼的代名词。这里有的建筑已成为博物馆,有的是公司机关,还有不少已是私家菜的餐厅。漫步在幽静的「五大道」上,仿佛穿越在历史的隧道,我的心情如同打碎了的五味瓶,思绪也犹如蓝天上的白云在翻腾:这些建筑虽然美观壮丽,保留下来也很是庆幸。但是,为什么如此众多的国家到我们的土地上建筑了人家风格的小洋楼?并且曾经长期的占有?此地作为城市地标,不知道应该是自豪还是羞愧呢?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