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時期,日本士兵常常展現出一副不懼死亡的面孔,戰場上各種死亡衝鋒,自殺式攻擊,甚至直到戰敗,仍然叫囂一億玉碎。當時日本全國不足七千萬人口,一億玉碎也就代表着全民戰死。然而等到正式宣佈投降後,日本人的狀態卻判若兩人,不僅沒有任何抗拒,反而對待昔日的敵人極其順從。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狀態,令很多盟軍將領頗爲驚訝,但美國人卻對此見怪不怪。當時有位參加東京審判的法國法官,訝異於日本人順從的表現,一個美國將軍解釋道,日本人就是這個德行。隨後這位美國將領,還講了一段當年和日軍作戰的經歷。

  中途島戰役後,小股日軍仍然盤踞在北太平洋的阿圖島上。由於中途島的慘敗,日本已經沒有海空軍可以支援這座島嶼繼續作戰。失去了制空權和制海權,阿圖島已成孤島,但日本陸軍的高層仍然下令務必抵抗到底,叫囂着要給美國人留下一個永久的傷疤。

  時至美國人發起登島作戰之前,阿圖島上仍有日軍2600餘人。而美國負責登島作戰的第七步兵師有一萬一千人,外加海軍的三艘戰列艦,空軍三百架飛機,如此懸殊的兵力差距,戰爭可以說毫無懸念。

  1943年5月11日拂曉,美國海空軍對阿圖島展開了狂轟濫炸,五個小時後,美軍從南北兩側搶灘登陸,試圖一波將日本人推進大海。眼看美軍登陸,負責守衛灘塗的日軍心急如焚,情急之下,面對十倍於自己的敵人,這股日軍展開了自殺式的“萬歲衝鋒”。日軍士兵數百人抱着手榴彈,瘋狂衝向美軍,一邊衝鋒一邊高喊,我們死,你們也別活。

  美軍士兵見這陣勢,也不含糊,對着日軍一頓掃射。結果日軍大多被射殺,小部分淪爲了美軍的俘虜。令人奇怪的是,被俘後的日軍士兵,一改戰場上的兇惡本色,竟會主動列隊,乖乖聽後美軍差遣,其中一些人還爲美軍指出了日軍主力的位置。

  得知日軍主力埋伏在克萊斯山,美軍動用戰列艦,開始了新一輪的炮擊。日軍依靠山地地形,早已構築了堅固的戰壕,想要啃下這塊硬骨頭,還是要依靠陸軍的進攻。最終美軍趁着夜色衝進戰壕與日軍展開白刃戰,全殲了這股日軍。主力被殲滅,島上的倖存者有人選擇了投降,也有人化妝成當地人企圖逃跑。

  其中有個日本兵,靠裝啞巴,讓美軍誤以爲他是當地人。跑出美軍包圍圈後,划着一艘小船,竟然想跑回日本。結果在海上迷失方向,被美軍巡邏艇抓獲。被抓後,本想繼續裝啞巴,矇混過關,但幾天沒喫飯,他實在太餓,看到美軍給他米飯,竟然激動的高喊,米西米西,美軍這才知道他是個漏網之魚,隨即將此人一頓好打,押到了戰俘營。可見,日本人都有兩面性,戰場上不怕死,戰後卻毫無血性,怕死的要命,這應該就是日本人的性格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