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单身 也不要将就

01

春节终于过完了,那些过年不回家的女孩们,到底在怕什么?

怕被催婚,怕父母不解的眼神,怕七大姑八大姨的轮番轰炸。

Wendy是我们公司的老员工了,这是她第三个没有回家的春节,当我们都在囔囔着买票回家的时候,Wendy从来都不吱声。

后来才知道,Wendy因为家里催婚,所以不想回去。

尤其过年时七大姑八大姨的轮番轰炸,Wendy就更坚定了她自己一个人在外面过年的想法。

面对婚姻,她不知道怎么跟父母讲述自己的看法:不是不想结婚,只是对于这一代女性而言,结婚只是生活的选择之一,而并非唯一,因为相比结婚,我们可能还有大把的计划,计划工作,计划旅行,计划看更大的世界。

如果能遇到对的人组成家庭固然更好,但在这段感情还没到来之前,我们希望变得独立。

面包自己挣,而你给我爱情就好了。

然而,站在父母的角度,却不知道怎么跟女儿讲述催婚的原因:希望女儿能尽早结婚,有个人能帮她分担生活上的难,在女儿身边照顾她,毕竟一起携手走下去,总比单打独斗的强。

其实Wendy是个特独立的女孩,生活有品质,热衷各种兴趣的她,在偌大的北京里一点儿也不会感到无趣,面对婚姻,她虽然也很向往,但是却不愿意将就。

时间久了,她和父母之间就有了隔阂,虽然她也很想改变这种局面,但是却不知如何下手。

明明是一家子的团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却成了质问与逃避的追逐。

02

像Wendy这样的女性,在这座城市里其实还有很多。

Abby今年刚满25岁,在北京有自己的创业公司,不仅实现了经济独立,还刚给了房子的首付,是个非常精致的小姐姐,白天忙公司的活儿,晚上组不同的局跟朋友玩儿,一有空到处自驾游,是许多女孩们希望活成的模样。

但这份忙碌和精彩在父母眼中,却成了“25岁年龄不小了,赚得多不如嫁的好,生儿育女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是她单身的第二年,不是没有男孩追求,而是她希望男友是跟自己兴趣相投的,聊得来的,支持她现在工作的另一半,如果还没有合适的,与其单身,好过随便的开始。

所以今年过年她选择留在北京,因为实在不希望再听到任何“女性就该……”的话。

无论男女,没有说什么年龄段一定要做些什么,而是无悔于心,做最想成为的自己。

相比Abby,今年已经是Tracy在北京过的第四个年头,30岁的她早就被父母套上“大龄女青年”的头衔。

她不想回到家看到父母一脸的埋怨,不想听到亲戚们总拿她跟同龄姊妹比较,谁生了几个儿子,谁的孩子已经会说话走路,如果她的要求再这么高,以后就成了没人要的“老姑婆”。

其实,同是北漂的我打心底里明白,过年不想回家陪父母是假的,我爱他们,希望能趁着过年的时间,暂时放下工作上的繁杂,好好的陪爸妈逛个街,吃顿饭。

像小时候爸妈给我们买买买那样,好好的给他们购置几件过年新衣服,好让他们能骄傲的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一下女儿对他们的好。

但面对催婚的问题,又怕他们咄咄逼人,总拿自己的婚姻说事儿,所以只好选择避而不见。

03

坦白说,面对父母催婚的问题,我倒是觉得,父母与子女无疑是爱对方的,催婚的本质不过是希望有个人能好好照顾我们,像父母爱我们那样,在那些无法陪伴我们身边的时光里,依然有个人能宠着疼着自己的女儿。

既然如此,又何必因为爱而互相伤害?其实面对催婚,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需要彼此退一步,才能迈出改变的第一步。正如最近看到SK-II的一个视频短片,就很好的为所有面对催婚压力的女性提供了参考意见。

视频里的三位女性,恰是许多北上广女孩们的真实写照,在催婚问题上,面对跟爸妈越来越深的沟通隔阂,她们也曾选择回避,不回家过年,但最终她们选择了先迈出沟通这一步,进行改变。

段玉丽是位非常成功的商场策划人,去年曾谈过一位外国男友,因父母的无法接受,从而被迫取消春节的行程,恢复了单身,这让段玉丽觉得父母不愿意在她的婚姻问题上“迈出第一步”,这让她和父母产生了更大的隔阂。

杨洋已经被父母催婚N遍,今年爸妈更是给她6个月的期限,希望她回温州老家结婚并安顿下来,因此杨洋承受巨大的压,对于她来说婚姻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人生节点,她觉得父母并不理解她。

林燕是位电台DJ,是妈妈一人独自将她抚养长大,她的目标是给妈妈买一套房子,所以就目前而言,她希望能够暂时保持单身,以更好地专注于事业发展。

但对于林妈妈而言,却希望女儿早点成家,为了应付这个问题,林燕往往选择不接妈妈的电话,虽然心理感到内疚,但她知道自己并没有做好成为一个妻子的准备。

父母和子女,即使因为时代和观念的改变,产生了对人生特别是婚姻认识上的隔阂,但是爱却从未改变。

所以在今年,女儿们决定改变,迈出勇敢沟通的第一步,用最传统也最走心的方式,给父母写一封信,表明自己如今的看法:不是不想结婚,该找的还是要找,希望你们能相信我,我一定能够做到,无论是找到合适的人,还是成为独立生活的自己。

其实沟通的方式很简单,但需要先让他们明白,你现在到底在忙些什么,让他们察觉到,那个暂时不结婚的理由并非口说无凭,而是对自己而言,比结婚更重要的事儿还有许多。

在父母对你生活了解的前提下,多跟他们聊聊接触更多人,接触更大世界的好处,比如能认识更多优秀的人,让自己更容易遇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位。

最后给他们一份信心,让爸妈觉得,你也憧憬一份好的感情,只是真的还没遇到那个合适的人。

把话说开,大多的父母其实是能够理解的,恰如视频里的父母,在见到女儿的那刻,都选择支持女儿做的所有决定,但下一个新年,一定要回家过啊!

我想,当现状令人困扰时,我们能做的不是改变客观条件,而是从自我出发,虽然改变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勇敢地迈出改变的第一步,才能真正意义上拥有自己的人生。

是啊,无论是婚姻还是个人的成长,我都特别认可SK-II所提倡的:

面对误解时,主动跨出第一步去改变,试图找到一个相互接受的中间点;

面对工作困境时,主动跨出第一步去改变,试图从被动的局势扭转到能够把控节奏的处境;

面对生活无助时,主动跨出第一步去改变,试图找到更多可能。

生活不是非黑即白,与其各执己见,不如试试勇敢沟通,把误会解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