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2月17日,一艘航空母舰从吴港起航,朝著位于南方的菲律宾马尼拉出发,她并没有搭载零式战斗机,也没有搭载日本海军一直渴望的烈风战斗机,在这个时间点,日本海航主力基本都转战陆基航空作战了,拥有和战争前期一样完备能战的舰载机部队,对于此时的IJN残余航母而言只是奢望。这艘航母的任务单纯只是为马尼拉的日军运输增援部队。

以及运送被寄予回天妄想的特攻武器——「樱花」。

已经掌握了大海的美军自然不会让这个2万吨的大家伙平安过去,于是在12月19日宫古岛西北230海里的海面上,美国潜艇SS395「红鱼」号给她送去了来自USN的「问候」——两枚鱼雷直接命中了这艘航母,一枚废掉了轮机,另一枚则引爆了机库里的特攻机。

23分钟后,这艘最后一个被赋予祥瑞动物名号的旧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云龙号,就此沉没,享年仅四个月。

起源

云龙级的建造起源,应追溯至日本海军于1940年制定的丸五计划,最初为了抗衡美国海军,日本海军军令部准备建造三艘大风改型的重装甲航母。

但是随后海军省为了钱包和资源著想,决定把计划改成了两艘大型航母加上一艘中型航母。后者建造番号为第800号舰,被认为可能是云龙级的原案设计,不过最终这艘船还处于构想阶段,最终也没有被明确造出来。

随后到了1941年,为了加紧战备,日本在11月制定了丸急计划,以能够尽快服役,迅速加强航母机动部队为目的的第302号舰——云龙号就此开工。

计划中本应成为云龙伙伴的前辈们

随后情况又发生了改变,随著中途岛战役之后航母机动部队的大量折损,原本可能只是作为九段作战中的第四段航空机动作战的补充战力的云龙级一下子就变成了一级量产型航母,从只需跟著双鹤姐妹作战的后辈变成了日军计划中新的海军杠把子,在日本海军将以战列舰为主的丸五计划改为航空母舰为主的改五计划以后,日本对于云龙级的建造计划瞬间从1艘爆炸到了16艘,而首舰云龙号也成为了最后一个以祥瑞动物命名的日军航母。

但是虽然肩负著量产型航母的期望,云龙级的建造周期依然长达2年,等云龙号进行作战行动时,日本的所有舰队航母都已经战沉,而自己则不得不作为最后一艘执行海上作战行动的日本舰队航母,最终在北纬29度58分,东经124度03分结束自己只有四个月的短暂服役生涯(不过考虑到信浓号和大凤号的遭遇,云龙号或许还能称得上长寿了。)

技术方面

作为一级量产型航母,云龙级的首要任务是要尽快竣工服役,于是在设计上直接继承和改善了飞龙号的设计。首先在建造过程中减少曲面构造,大量采用电焊,并且不同厂制造的云龙级所采用的动力装置也是不同型号的:天城号和笠置号采用的是未完工的伊吹级重巡洋舰的主机,而葛城号还有阿苏号采用的是阳炎级驱逐舰的主机。

阳炎级合体产物(雾)————葛城号航空母舰

舰体和甲板设计方面,云龙级和飞龙号基本相同,其中做出的主要改进有:

  • 为了缩小回旋半径而取消了中央支撑半平衡舵而是改成了和苍龙号同款的外倾式并列双平衡舵。
  • 增设了更多的机炮。
  • 取消了中部升降机以加强甲板防御力,同时扩大已有升降机尺寸。
  • 用新式的空厂式三式十型制动装置取代了吴式四型制动装置。

机库方面鉴于先辈们的惨痛教训,云龙级加强了消防和通风能力,并采用了各种防火阻燃措施。

舰桥方面,云龙级选择了右舷前置,其搭载设备包括一座21号电探(还有一座在飞行甲板左舷的后部,可进行升降。)此外还有一部13号电探,战争末期位于舰桥的21号电探被更新为了22号电探

动力方面,云龙级的理想动力为四台舰本式中高低压蒸汽轮机和八座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搭载3750吨重油,续航力为8000海里/18节。由于这一类的主机产量不足,从葛城号开始的云龙级航母被迫采用了四台阳炎级驱逐舰的主机,功率从152000马力暴跌到了104000马力,航速自然从34节跌到了32节。当然这并不重要,因为她们当中的大部分根本不可能走上战场。

同时云龙级继续沿用了前辈的右舷横向下弯双烟囱设计,并且川崎神户厂建造的云龙级还打算采用交替布置锅炉舱和轮机舱的动力布局设计来提高生存性,日军计划从生驹号之后的云龙级全部采用该设计,并称为云龙改型。

在云龙级烟囱上闲庭信步的美军

云龙级的主力防空武器为六座89式127MM双联装防空炮,两舷各为前二后一,由两台94式高射指挥仪控制,最终完工时还搭载有21座三联装96式和30座单装96式25MM机炮,其中首尾各三座三联装,左舷八座三联装,右舷则是七座,单装炮便是分布在飞行甲板的周围以及舰桥上,由五部95式射击指挥仪控制,并且云龙号和葛城号还曾计划搭载数座对空喷进炮,最终也没有搭载。

隼鹰号上搭载的89式防空炮(左)

《男人们的防空炮》中的96式三联装25MM机炮

云龙号的计划搭载是28联装而非30联装

云龙号之后的云龙级航母的防空武器基本与云龙号相同,唯一存在不同的应该是25MM机炮的数量。

防护方面云龙级依然是轻量化防御,以抵挡驱逐舰和巡洋舰的炮火打击为主,主装甲带为150MM,机库甲板为55MM,在航空汽油库周围浇筑了混凝土作为保护层,同时为了方便施工,葛城号和阿苏号还更改了装甲材质和一部分设计,将舷侧装甲从46MM装甲换成了两层的25MM装甲。

舰载机方面,最初计划云龙级将有以下三种载机方案:

  • 15架零战,30架九九舰爆,20架九七舰攻。(云龙号计划搭载)
  • 19架零战,27架九九舰爆,27架九七舰攻。(生驹号计划搭载)
  • 20架烈风战斗机,27架流星舰攻,6架彩云舰侦。(1944年计划搭载)

当然,这里面没有一架飞机上过云龙级的甲板,等云龙号竣工服役时,日本海航主力基本都跑到陆地上开紫电战斗机了。

不知道的孩子呢

唯一称得上云龙号「舰载机」的樱花特攻机,当然这玩意并不能从航母起飞。

建造

由于战时日本军工业的繁忙,直到1942年8月1号,首级舰云龙号才正式在横须贺工厂开始动工,到了1944年8月6号才竣工并加入了第三舰队第一航空战队。

随后由于横须贺工厂开始负责信浓号的改装工作而取消了两艘云龙级建造计划外,天城号于1942年10月在三菱长崎厂开工,1944年8月10号竣工。葛城号于1942年12月8日在吴海军厂动工,44年10月15号竣工。这两艘船同样加入了第三舰队第一航空战队。

随后1943年开工的笠置号,阿苏号和生驹号分别于三菱长崎厂,吴海军厂和川崎神户厂进行建造,没有一艘最终竣工。

战史

云龙号

1944年8月初,美军开始针对硫磺岛和小笠原群岛发动空袭,为了应对这个情况,以云龙号舰长小西要人为指挥官,组建了包括了云龙号航空母舰,五十铃号轻巡洋舰,和两艘秋月级驱逐舰(霜月,冬月)的一支「急袭部队」,随后云龙号进入了东京湾,参与了流星舰攻的相关实验,此后这段时间云龙号并没有任何出动和作战(小西要人:我以为我是来打仗的。)

流星舰攻

冬月号驱逐舰

假装是霜月号的秋月号驱逐舰

五十铃号轻巡洋舰

此后的剧本大家都清楚,麦跑跑成功杀回了菲律宾,日本海军主力顺利在莱特湾海战全军覆没,海航也在与美国海航的战斗中被碾压至渣。

于是到了11月15日,经过了一系列重组以后,日本将他们最后的五艘航空母舰:龙凤,隼鹰,云龙以及在此前便竣工和服役了的天城,葛城,组成了日本最后一个航母部队,而且名号也为「一航战」,当然这时候的一航战实际上已经没啥作战能力,虽然之后军方曾打算利用已有航母来进行「神武作战」计划,但也最终作罢。

重返菲律宾的麦克阿瑟

沉没中的瑞鹤号

而随著菲律宾战事的恶化,海军终于准备12月初将樱花弹投入到该地区使用,但是很明显,作为樱花发射平台的一式陆攻是不可能自己飞到菲律宾的,于是军方决定让航空母舰搭载一批樱花弹以及一些增援部队来运送到菲律宾。

一式陆攻

然而最初负责运送的其实不是云龙号,而是天城号,但是当时的天城号舰长宫崎骏男表示:我们的船员还比较年轻,还需要多训练。于是在经过有关人员同意以后,早服役的云龙号便接替自己的姊妹舰,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柚木武士作品,云龙号出发前往马尼拉时的情景。

除了樱花弹以外,云龙这艘大运输船还搭载了以下货物:

  • 60辆各类军用车辆
  • 1500名军事人员包括800名陆军空降兵
  • 1500吨弹药
  • 一批军用滑翔机
  • 据说还有一批震洋特攻船

震洋特攻船

12月17日上午,在数艘驱逐舰的护航下,云龙号搭载著这批「紧急重要物资」驶离了吴港,朝菲律宾马尼拉前进。在通过关门海峡抵达东中国海以后,12月18日云龙号探测到了美国潜艇的信号,便加强了警戒。到了19号几乎全体船员都进入舰桥和船内进行对潜艇的警戒,海航的水上飞机也提供了反潜协助,就在当天,日军飞机确实发现了一艘上浮的美军潜艇,于是该飞机投掷了炸弹并宣称将其击沉。

这艘潜艇名叫红鱼,舷号SS-395,在12月9号它参与了对隼鹰号的围攻。

知道最终结局的人应该都清楚红鱼号并没有沉没,在遭到袭击以后它警戒了起来,并意识到这附近有「大鱼」路过。

下午四点,它发现了以云龙号为核心的运输舰队。

八分钟后,它发射了四枚鱼雷。

到了16点35分,云龙号发现了在途的鱼雷打击,接下来的躲避机动顺利躲过了三枚鱼雷,然后在16点37分,云龙号右舷被击中。虽然此时的云龙号可能发现了红鱼号的潜望镜并发动火力打击,但是鱼雷打击导致的电力中断使得云龙号上的火炮被迫停止射击。

在云龙号舰员试图进行修复(包括抛弃船上的卡车来缓解和恢复船体的倾斜度)时,此时的红鱼号也没有闲著,它再次发射了四枚鱼雷,结果一发都没命中。

它并没有灰心,而是选择从艇尾鱼雷管中再发射一枚鱼雷。

16时45分,这枚鱼雷再次命中云龙号,并引爆了机库里储存的樱花特攻机(也有观点认为引爆的是127MM火炮的弹药库)。

这次爆炸彻底毁灭了这艘航母,云龙号开始沉没,小西要人舰长下令弃船,然而大部分船员最终还是没有幸存下来。下沉期间爆炸造成的黑烟一直包裹著云龙号,这黑烟浓到当时的红鱼号甚至都无法确认其是否开始下沉。

直到57分,随著黑烟和最后一部分浮在水面上的舰体消失,正式确认,云龙号沉没,随后其在1945年2月20号被除籍。

由红鱼号拍摄下的云龙号彻底沉沉没的最后一刻,摄于16点56分

天城号

在云龙号沉没后,到了1945年2月,日军航母的一切活动被停止。3月19号美军对吴港发动空袭,并成功击伤了天城号和葛城号,此时的日军意识到,没有舰载机部队的航空母舰无异于上了案板的肉,下了锅的鸡,于是到了4月20日以后,除了海鹰号以外的所有航母均被转为预备舰并进行了疏散和伪装,天城号被疏散到了吴港三子岛,在进行了伪装以后被作为防空浮动炮台使用。

刚竣工时的天城号

7月24日,由于伪装被炸弹掀起的风给全部掀翻破坏的原因,天城号暴露并被命中了两发炸弹(另有资料认为是三发),因为人员早已事先疏散至岸上,导致缺乏人手来进行有效的损害管制工作。28日,天城号再次被命中了一发炸弹和五发近失弹,人手的匮乏使得损管工作还是无法有效进行,29日,天城号开始倾覆,由于处于浅水区,天城号并没有真的沉没,但是此时重新修复该船已经不可能了,于是此时的天城号也被军方算作了沉没。

倾覆的天城号,摄于1946年8月

1946年12月5日,由播磨造船所负责的对天城号的拆解工作开始进行,随后便是长达数个月的扶正,排水,水下爆破拆解和浮力舱安装,直到次年7月31日,对天城号的上浮工作成功,随后到了12月11日,天城号终于被拆成了一堆废铁和零件,随后被用于了各类民用设施当中。

葛城号

试航中的葛城号,1944年10月

由于和天城分属一个战队,1945年进行疏散伪装的时候也是和天城号一样疏散到了吴港三子岛,所以战时经历与天城号大致相同,虽然也遭到过了空袭,但一方面并非伤到要害,另一方面,当时美国海军航空兵们的集火对象是天城号。(怕不是看穿了葛城号驱逐舰的本质(雾))

由于并未伤及要害,战后尚能开动的葛城号被用来进行了一项特殊任务:将尚处海外的日本侨胞和军人运送回国,为此葛城号进行了一项改造以胜任其人员运输船的工作:将机库翻修成居住区。

接受完改造便开始了新工作的葛城号,1946年。

1945年12月,一直憋在港口里的葛城号的远洋运输工作正式开始,此期间她的主要工作区域一直在南太平洋一带,包括拉包尔和法属印度支那。虽然这项工作基本称得上顺利但是在此期间还是发生过因锅炉用水匮乏而在中途丧失动力被迫带著上千人来了次「南太平洋的奇幻漂流」的大事故。

在高效地将49390个日本侨胞和军人运送回国以后,葛城号立刻被送进了拆船厂进行拆解,并于1947年11月拆解完毕。

笠置/阿苏/生驹

由于是三艘未完工舰,所以她们的经历并没有特别长且出彩的部分,这里只是单纯讲一下比较有意思的部分。

⒈在战争期间,阿苏号被作为自杀武器实验舰遭到各式炸弹的狂轰滥炸,结果是屁用没有,阿苏号依旧屹立在仓桥岛海面之上。

阿苏号屹立在海面之上

⒉生驹号的迷彩被一口气涂到了吃水线以下。

生驹号未完成舰体

⒊笠置号与生驹号均因为雨水累积问题而发生一定角度的倾倒。

笠置号未完成舰体

这三艘未完工舰均于1947年12月,4月和3月拆解完毕。

后记

作为改五计划的建造中心,云龙级作为日本第一级也是唯一一级量产型舰队航母毫无疑问是失败的,但这并不是她本身的错,她本身性能优良,设计良好,也为量产化做出了足够多的简化措施。她们唯一的错误是她们生在日本,日本的工业能力早已无法去「量产」一艘设计完备的舰队航母了,而随著「不沉航母」大凤号和「最大航母」信浓号的沉没,以及海航部队的大量战损和战略物资的彻底匮乏,此时的云龙级存在的意义,早已不再是参与九段作战,或者作为日本海军新主力与美国海军进行航母大战,而仅仅只是为这个开战初便注定穷途末路的海军,贴上一个最后的注脚罢了。

(第一次写这一类文章,如有不足还望海涵。)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