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礼士中学 陈婷

摘要:

多媒体的使用弥补了语文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兴趣的弊端,采用多种形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视频或图片资料及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声、像、文相结合,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引发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行洗礼。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 激发兴趣 教学效率

正文:

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配」,不错的,语文课堂虽然不生动形象但它是所有学科中的一朵红花,而多媒体这片绿叶的介入,让本不生动形象的语文课堂却大放异彩。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的工具和手段,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容量大,形象性和趣味性比较强,已经越来越受到众多师生的青睐。在语文学科中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改变语文学科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真正实现课堂高效,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农村初中由于条件限制学生的视野并不开阔,生活经历又简单,阅读书籍又少,语文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匮乏。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恰好的弥补了语文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兴趣的弊端,采用多种形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兴趣的源泉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认识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惊讶、诧异和感到神奇的过程,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兴趣。」

1.运用视频、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博大精深的知识世界,如果仅仅靠教育者的口耳传授,显然不可能达到全面快速的传播效果,多媒体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具有处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的综合能力,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声像并茂、新颖活泼的多媒体画面所代替。多媒体给传统、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作为语文教师更懂得如何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朱自清的《春》时,我用多媒体动态展示了「绘春」中的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并配上优美和谐的乐曲,给学生营造情境氛围,在学生陶醉其中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说话,进行听说训练,描绘这一幅幅充满活力的春景,在此基础上还进行背诵。我在教《湖心亭看雪》时,课前三分钟在优美的音乐中展示有关湖心亭的风景图片,并让学生图文相配,很快就把学生们的积极信调动起来了,为后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在教授《愚公移山》时,学生不仅听到了《愚公移山》的歌曲,还看到了愚公移山的FLASH动画,学生在复述课文内容时,可以不看课文,直接通过对看到的动画的回忆,很快的就把文章的内容复述了下来。

多媒体的演示,把学生不易感知的事物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情趣,从而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和形成高涨的学习兴趣。

2.运用音乐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无国界的,音乐更是无等级的。」 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可以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遨游于天地之间。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得以提高。

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给学生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学生很快跟著哼唱起来,通过歌声的渲染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到诗词所营造的思念氛围中去,也为学生背诵和理解这首诗词奠定了基础。而朗读时我精心挑选了与诗词内涵相吻合的音乐来渲染情境,使学生沉浸于诗人所描绘的诗境之中,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时,配以委婉的古曲《阳关三叠》,再加上教师的范读,一种凄凉的情调似乎在向学生诉说诗人岑参在送友人离去时那种依依不舍,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散步》时,舒缓的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到了散文的意境美;我把欢快的圆舞曲插入《散步》的高潮部分,学生体会到了亲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欢快之情;最后播放歌曲《懂你》让从学生理解亲人之间的的关爱之情。

优美的各具风格的音乐能使人惊喜、亦能使人陶醉、或能使人亢奋,主导了学生所有的情感。

二、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艺术再创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像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

1.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难点。

有些篇幅较长的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如果使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就能使课文内容由繁变简,学生容易掌握。像小说、戏剧课文,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尽管使尽混身解数,由于受自身表演限制难以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因而学生总是觉得课文干巴,提不起精神。但如果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香菱学诗》时,对「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和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我截取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片断制成课件,学生一下子就有了直观的形象,对于「香菱」这个人物的事件学生很快的说了出来,再对照课文去理解「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及其性格特征就容易多了。「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著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除此而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学生通过对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片段的欣赏,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总结出不可忽视的三点因素:香菱有良好的资质,香菱有黛玉和宝钗两个好的引路人,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众人的赞扬关爱,让香菱感到人间的温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学生很好的突破了重难点。

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专业演员表演的逼真,以及演员的语气用得十分恰当,使枯燥的理论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将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调动了起来,学生情感就会随著故事的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一些离学生久远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补充,学生不断地有一种新鲜感和历史接近感,很好的优化了我的语文课堂。

2.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挖掘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情感。

课本中的许多优秀人物形象需要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与可贵精神,借助多媒体教学会更容易。

在教授《藤野先生》时,我事先把关于鲁迅在日本留学和藤野先生的背景资料都制好课件,上课时把图文并茂的课件放映出来,这样一个毫无民族偏见和有严谨求实精神的藤野先生和一个爱国具有民族责任感的鲁迅形象展现了出来。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动人、信念鼓舞人、心灵震撼人,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了解了人物形象。 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感受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面对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他对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在悲怆激昂的音乐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在阅读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内心体验。音乐元素的引进,有力的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把握文章的主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动著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

我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并且当时的背景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学生比较难于把握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先让学生观看配有文字说明的背景图片,再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强暴、勇于博击的雄姿。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海燕象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把握住了革命者和普通民众要像海燕一样勇敢的迎接敌人的挑战这一主题。

多媒体教学声像文相结合,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引发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行洗礼。

三、运用多媒体,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的情思信息、语言信息清晰,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三个教学目标如果只通过讲解需要花费至少两节课的时间,而运用了现代媒体技术可在一堂课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同时它还可以把那些大容量的信息,诸如时代背景、作家作品介绍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准确、及时、稳定的传达给学生。我在引导初三学生复习「名著导读」时,,我陪学生在微机室一起查阅资料,让学生接触大量的有关名著的作家信息。上课时利用事先准备好的课件,让学生进行抢答,学生把自己查阅的资料充分了利用了起来,使这节课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以上是我通过个人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几点心得。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还要继续探讨,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用自己的智慧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多媒体这片绿叶把语文这朵红花衬托的更美、更艳!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