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知道在学语文时,我们究竟在学什么?

「现代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育意义的失落和教育人文价值的危机。」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语文教育的现状之所以令人堪忧,较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强调考试成绩的同时,忽略了对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继承和弘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提升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伦理道德,实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科学主义的片面发展,已经造成了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发展的严重失衡。就人性而言,才智的飞速进步与德行的不良发育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人们的精神生活开始出现危机。具体表现在价值失落、意义丧失、道德下降,由此导致人们精神空虚、心理失衡、急功近利、人际关系冷漠、家庭关系松弛、犯罪尤其是无道德感犯罪增多等社会问题。

比如上个月非常轰动的19岁少女跳楼事件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没?甘肃庆阳西峰区一名19岁的少女在众人注目中跳下高楼,围观者无一关心少女为何这样做的原因,而是纷纷起哄,不时发出欢呼和掌声,甚至拿著手机全程直播。

不住鼓掌欢呼
朋友圈所发内容
某直播平台截图

在跳楼这个冲击性的新闻前,各个路人仿佛像嗅到血肉的饿狼一样,第一反应不是劝解这位少女,而是拿出手机,获取「一手资料」,吸引关注和粉丝,最终造成全民狂欢般的恶举。

是的,在当前商品经济狂潮的冲击下,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开始大量滋生,人性的内部结构已经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仍旧缺乏人文精神的正确引导,科技和物质经济的畸形发展,会使社会像脱缰野马一般偏离历史正常发展的轨道,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正是由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人们开始不断呼唤人文精神的复归,倡导人道主义与人文关怀。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语文教育作为促进生命成长为终极目的的教育,依据独特的优势与内涵,是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传承人文和重建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越发激烈的竞争背景下,教育不可避免成为优胜劣汰的工具,但除此之外,我们学习语文目的是增加文化底蕴,在人文精神的浸润下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确立实际生活中的道德信念和人生准则。

经济高速发展伴随著社会发展与思想发展的高度不平衡,物质财富增长而精神财富却极度匮乏。现实中充斥著不择手段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者,信仰普遍缺乏成为几代人共同面临的困境。语文中包含的历史底蕴与人文关怀,能够倡导对真善美的追求,用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作为生活的支撑和导向。

苏格拉底曾说:人应该追求更美的生活,远过于生活本身。物质需求的满足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在这之上,人必须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追寻真理,追求至善至美,当精神与物质达到双重富有和谐共存的时候,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学习语文,我们最终学习的是「人应该怎样生活」。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世界对话,学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追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够「无所往而不乐」,了解「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以后,依然「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根据西方接受美学,阅读是一种体验,不仅是对文本的体验,更是深入对自我对生命的体验。汉语本身具有的多重含义,使语言与文字的意蕴极为丰富,更强调对文章直观的整体感受,而不是单纯的理性分析概括。这种兼具联想与感悟的体验,实际上就是一种情绪培养。

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对文学作品,拥有个体独到的情感体验,与作者建立一种情感联系的时候,也正是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过程。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美,是这个世界最终的拯救者。当一个人学会审美,具备独立的审美能力以后,才能在美中获得情感共鸣,产生同理心,从共情中理解他人的处境,与世界和谐相处。

学语文,就是学习从「立言」到「立人」的过程。人文关怀的传递,不仅是情感与思想的传递,更是人格的逐步建立和生命的不断成长。

正如爱因斯坦所强调的那样: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和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借著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情

我们在学语文,也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心田花开学校

编辑于 2018-07-10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浮云游子意浮云游子意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语文课到了初高中只是一个引导吧。

小学语文可以识字。初高中的话就是提供一个导向作用了,如果不上语文课,我不会关注什么道德经,大学,论语,人间词话。如果没有语文课,我压根都不知道郭沫若,梁实秋,胡适,傅斯年是个什么人物。

我觉得学语文是很有用的,你说语文没有用,那么lnx的求导公式,洛伦茨公式,什么鬼氧化还原反应啊有用吗?

有时候,年龄多了几个数字,才会知道那些名家语录是真的。凡是无用即大用。

有一个人说,当我有一天看到黄昏下鸟儿飞过,湖面平静,天蓝蓝。我觉得太美了,然而我不会只能说一句woc,这真的太好看了。

我可以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怎么说呢,语文就是一种情调,一种潜移默化的底蕴,一种气质。

人生本来都是虚妄的,人生本来就要做很多没用的事,很多事都是没有意义的。切不可太功利主义了~

语文课到了初高中只是一个引导吧。

小学语文可以识字。初高中的话就是提供一个导向作用了,如果不上语文课,我不会关注什么道德经,大学,论语,人间词话。如果没有语文课,我压根都不知道郭沫若,梁实秋,胡适,傅斯年是个什么人物。

我觉得学语文是很有用的,你说语文没有用,那么lnx的求导公式,洛伦茨公式,什么鬼氧化还原反应啊有用吗?

有时候,年龄多了几个数字,才会知道那些名家语录是真的。凡是无用即大用。

有一个人说,当我有一天看到黄昏下鸟儿飞过,湖面平静,天蓝蓝。我觉得太美了,然而我不会只能说一句woc,这真的太好看了。

我可以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怎么说呢,语文就是一种情调,一种潜移默化的底蕴,一种气质。

人生本来都是虚妄的,人生本来就要做很多没用的事,很多事都是没有意义的。切不可太功利主义了~

如果不在乎称呼的改变,语文算是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了。

语文,主要分阅读和写作两部分。而学语文就是要提高个人的这两项能力。阅读能力越高,对一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就越透彻,也就越能欣赏那些名家作品的美。写作能力也就是你文字表达能力, 能力越高表达越好,也就能更好地创作拥有美感作品。

然而对于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认为这两项能力重要性不强。个人甚至对那些所谓拥有美感的写作感到厌烦,尤其是叙事的作品,明明可以用一两句说清楚的事却要写几百甚至上千字。而我平时也不会阅读那些名著什么的,所以阅读能力感觉也没啥用。

所以,如果一个人喜欢语文这门学科,那么学习语文可以帮他(她),使其能力提升并感到心情的舒适。而不喜欢语文的人学习语文则没什么用,甚至还会带来负面情绪,得不偿失。


我是语文老师,初中语文老师,不邀而来,谈点看法。语文这门学科,工程性和人文性并重。用在工具性,即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用在人文性,即读书关乎人的情怀。

1.

计算机图形学课、汇编语言课

第一次课人比座位多,老师水了两节启程课

第二次课人满为患,第三次课一半座位没人

老师:看来大家是都不爱学习啊,该努力的时候不努力,天天旷课,这种风气怎么行…我得点名

所以,课前点名,快下课的时候让交一张纸写上姓名和学号

这就是没学好语文的结果,「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学生流失,自己讲的什么样自己清楚

2.

以前有一舍友,无论什么事都答应著,但是很少完成,用方言叫「扯皮」,答应一次事后面个人安排都被搞的一塌糊涂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3.

学校上热榜了,孔乙己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4.

A:「活动时间10号,截止时间11号」

我:「那是10号活动才报名吗?就一天时间太容易忘了」

A:「不是,我们的活动是5号开始」

又如

B:「免费电脑义诊」

又如

C:「东门就是城郭,《春笺》这首歌引用了《静女》和《子衿》两个典故」

D:「膜文言大佬」

E:「膜古风大佬」

我:「"野有蔓草就是《野有蔓草》吧…东门白榆树不是《东门之枌》?(心理活动:《春江花夜月》诶,《宛丘》…建议都回小学重造…)」

D:「瞎编的吧」

E:「那你找找看?」

C:「杠精」

——至少不会犯这些错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