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批科创板9家上市企业申报受理名单出炉,33只影子股中有20家在3月25日涨停,其中,TCL集团(000100.SZ)因为参股晶晨半导体和利元亨放量涨停,成交额约60亿元。

3月25日,TCL集团披露了一则投资者调研接待记录。TCL集团称,目前TCL创投公开的项目包括已上市的宁德时代、胜宏科技、通源石油、生物股份、中嘉博创、纳晶科技等企业,还涵盖部分具备科创板甚至于主板上市潜力的、科技驱动型企业,包括寒武纪科技、无锡帝科、星环科技等。

记录显示,截至2018年末,TCL创投业务管理的基金规模为93.65亿元人民币,累计投资项目108个,主要投资于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半导体、先进制造、大数据等领域。

在3月20日召开的2018年度业绩交流会上,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根据企业变革转型的战略,2018年集团又重组剥离了39家非核心企业,业务架构调整为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智能终端业务、产业金融及投资业务和其他新兴业务等四个业务群,核心产业为半导体显示和智能终端。”

重组扭亏为盈 实现利润近3亿元

3月19日,TCL集团发布了2018年度的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133.6亿元,同比增长1.60%;归母净利润34.7亿元,在2017 年归母净利润增长66.3%的基础上再增长了30.2%,这是继2017年后连续两年实现同比增长超过30%。

2018年营收和净利润的同增长,是TCL交出的首份成绩单。2019年1月7日,TCL集团开2019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相关议案,根据议案,重组完成后,TCL集团的主要业务架构调整为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产业金融及投资创投业务、新兴业务群三大板块。

事实上,TCL的变革重组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此前,经过连续两年的亏损,TCL开始变革转型,精简运营管理流程,优化业务及组织架构,持续降本增效,增强核心业务的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两年多来,TCL集团共出售、关闭非核心业务企业63 家,大幅减少亏损企业,将人力、资金和技术等资源聚焦在主要产业上。

根据2018年数据,重组后TCL集团净利率将由3.59%提高到7.35%;资产负债率由68.4%下降到64.1%,同时收到47.6亿元现金;员工数量由9万人减少到3万人。从2017 年巨额亏损转为当期盈利,2018年度实现利润近3 亿元。

业绩交流会上,有记者问李东生,如何看待制造企业多元化和专业化经营。李东生表示,从TCL自身情况来说,多元化和专业化是相对的,TCL的智能终端业务不仅仅是做电视,还包括彩电、手机、家电以及很多新兴智能终端产品,而专业化是指集团聚焦的华星半导体显示业务。

另外,李东生指出,纵观全球产业的发展和变迁,专业化经营模式具有更好的效率和竞争力。通过这次重组,TCL集团将完成由多元化经营向专业化经营的转变,进一步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产业,以产业金融与投资创投业务支持主业发展,定位于高科技产业集团。

聚焦核心业务 深耕半导体显示及材料

经过前期的变革重组,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成为TCL集团的核心业务,具体来说,主要是柔性显示屏业务。华星光电主要负责半导体显示面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早在2017年9月,华星光电就已建成中国第一条G4.5柔性OLED的中试线,并成功研发7.2寸可内/外折叠产品。目前,华星光电拥有两条8.5代线,两条G11代线,在武汉有两条6代手机面板线,共六条面板线。

在大尺寸领域,两条G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t1和t2)保持满产满销,实现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五、32吋和55吋UD产品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对国内一线品牌客户出货量稳居第一;G11- t6项目已于2018年11月投产,有望于2019年底实现满产。在中小尺寸领域,6代LTPS-LCD产线-t3项目于2018年第四季度实现满产满销,并以当季2480万片的出货量跃升至全球第三、国内第二,增长速度全球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蒸镀式OLED于2018年11月份已在武汉的t4产线点亮,今年进入爬坡期。

在2018年业绩会上,华星光电首席技术官张鑫指出,2019年可以说是柔性屏的元年,华星今年t4柔性屏已经开了一个手机,预计可能会再开三个,目前华星主要处在良率爬坡阶段,预计2019年底,华星静态弯折柔性屏的良率能达到70%以上。

李东升补充了关于柔性的概念,过去很多手机用的柔性屏实际上是用柔性OLED做的曲面屏,以及三星的LTPS柔性屏,都属于静态弯折的产品,是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产品。另外一种是AMOLED柔性折叠屏,有一些厂商已经发布了,但目前市场上还未推广,今年华星光电会将这种柔性折叠屏实行量产,向市场提供。

“坦白说,柔性折叠屏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大规模商业应用可能比预期的时间会晚一些。”李东生坦言。

2018年,华星光电实现营业收入276.7亿元,净利润23.2亿元。

除华星光电外,华显光电、广东聚华和华睿光电也是TCL半导体显示及材料的主要业务群。广东聚华是“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我国显示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创新中心。新型显示材料方面,华睿光电承担着“印刷OLED显示关键材料产业化示范项目”的责任,蒸镀式OLED印刷和电致发光QLED材料均有所突破。

华显光电(0334.HK)主要从事中小尺寸TFT-LCD /OLED显示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8年,华显光电充分发挥与华星光电的协同效应,优化产品结构,导入多家国际一线品牌客户,实现模组销量6,048万片,同比增长13.0%,实现销售收入52.8亿元,同比提升52.4%。

TCL集团CFO兼COO杜鹃表示,除了原有的t1和t2业务之外,2019年武汉的t3将全面满产,深圳的t6也会全面量产。

围绕核心主业 实行全产业布局

根据企业变革转型的战略,2018年,TCL集团重组剥离了39家非核心企业,业务架构调整为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智能终端业务、产业金融及投资业务和其他新兴业务等四个业务群,核心产业为半导体显示和智能终端。

为集中资源将半导体显示业务做强做大,TCL决定将智能终端业务剥离出售,由新组建的TCL实业控股收购该项业务,资产、负债和员工也随业务转移。

李东生解释道,华星业务和终端业务拆分,是因为这两种业务的管理逻辑差别很大,华星业务项目投资周期长,而智能终端的技术迭代非常快。“从法律和实际股东利益来讲,华星是完全独立于智能终端业务的,这对于华星的客户将会有积极、正面的作用。”

另外,TCL通过创投进行布局,以直接入股或投资的方式建立产业链竞争力,公司的产业金融及投资创投业务,包括TCL 金融和TCL 资本。TCL 金融可为主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并利用溢余资本创收增益。TCL 资本将主要围绕核心主业产业链,对核心电子器件、基础软件及高端通用芯片等领域进行前沿投资与布局。

李东生在业绩会上指出,产业金融和投资业务将继续围绕核心产业发展,提供资金管理和金融服务支持,创造稳定增长的利润。

TCL的战略布局,除了生产经营,还有输出布局。

2018年,TCL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及消费电子产业的整合机遇,开拓全球市场,加速全球化业务布局。整合TCL 电子、TCL 通讯和家电等业务资源,推动产品研发设计、产业链管控、市场推广及品牌全球化领域的联动,通过品牌营销推广和提升产品力,推动TCL 从中国品牌向有竞争力的全球品牌转型。目前,TCL在全球已有28 个研发机构、10 家联合实验室、22个制造加工基地,业务遍及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TCL海外业务收入占比49.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