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1 三少 三少的魔镜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 三少的魔镜(seeU523);无需授权即可转载,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三少SunShine:愿我们在信息横飞的宇宙里找到自己的重心!

前几天老师发了我几篇跟科研能力培养相关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

学是积累的,但也是跳跃的。

科学是深度的研究和探索,也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创造过程。闭门造车是不可行的,这其实和系统知识与碎片知识的关系有点类似。

在这之前,我想先说一个最近才有点想清楚的观念,就是碎片化信息不等于碎片化学习,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所有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但碎片化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什么呢?因为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功能日趋复杂多样的现代社会,我们的时间不可避免地要被切碎,而碎片化学习本质上指的应该是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也就是《暗时间》里面重点讨论的问题。区分了这一点,我开始更清晰地看待碎片化信息。

以前我常常感到自己注意力分散,刷完微博看完朋友圈回头看看自己面前的书,咦?刚才看到哪里了?我深深感到信息爆炸带给自己的不利影响,于是,痛定思痛,杜绝玩手机,我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卸掉一切社交软体 ,或者干脆不带手机到教室 。结果就是我经常在大家谈论一条社会热点的时候一脸茫然,而且有些甚至是非常关键的信息。我一拍脑门,这不行啊,看来根源还是在我自己身上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即使我们筛除了所有的所谓的垃圾信息,在巨大的无限渺茫的充满有用信息的宇宙里,我们依然感到茫然无措,更不用说我们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有用信息。最近我读的很多书都在强调系统学习、深度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而一开始我将这个观点理解成了尽量削减碎片化学习,更要命的是我当时还没有分清楚碎片化学习和碎片化信息的区别。所以我才成了典型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实际上,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个世界里不仅仅既存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新生的知识也正在呈爆炸速度增长。如何系统化的学习的同时又保证新鲜血液的不断输入呢?如何做到既有深度又不落伍?

你看那些一直强调系统学习的大牛们,可是永远紧跟时代潮流啊,他们读著一本又一本大部头的书,有著深度的洞察和思考,却又时刻关注著最前沿的新理念新技术。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再看我们的研究生导师们,导师相对于我们这些小白的优势究竟在哪里?难道仅仅只是因为他们多读了几年书,多掌握了一些知识吗?为什么他们不仅可以产生创意,还常常可以洞察创意的可执行性。为什么我们在pubmed上查文献总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干脆拿著锤子看哪个都像钉子,而导师们却可以快速筛选到优质而又有用的信息呢?

他们似乎具有了一种预知能力,也就是医学的真相里所谓的先验知识,他们的洞察不仅仅是对深度的钻研,更具有跨越时间的能力。

仔细思考以后,我发现他们的优势来源于更加完备的知识结构和更优质的思维方式。这些比我厉害的人大脑里似乎有一个图书馆,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他们可以迅速判断这个信息能不能融入自己的系统中去,从而有效地筛选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馆藏量。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脑子乱糟糟的?因为我的知识是不成系统的,是凌乱的,面对海量信息,只会往里面塞,而脑子却是越来越乱。所以建立自己基本的知识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类似于记忆宫殿,而这些结构和系统就存在于那些最基础的学科里面,在学习这些基础学科时应该有意识地建立知识体系,把知识系统化而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建立急不得的过程,就好像房子的基本架构,架构稳了,添砖加瓦时才不会随意摆放。

但是处于架构建立的初级阶段,我们也不能完全与世隔绝啊。究竟该如何处理碎片化信息呢?

我发现了一个好方法,信息是碎片的,但不代表你要碎片化管理,碎片化的知识也是可以系统地管理的。就像你觉得刷朋友圈会分散注意力,但是不刷又会切断社交信息,那你就可以固定时段刷朋友圈,固定时段阅读碎片化信息。比如我现在常常在公众号里或者网上看到一篇好文章,一个值得深思的观点时,我就会立马把它收藏到印象笔记里,每天挑一个固定的时段进行阅读。

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首先我能够保证自己在完成重要事情上的注意力

其次,花整块的时间系统化地阅读碎片知识,也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时间,而且往往我在一段时间里感兴趣的方向是相对比较固定的,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变得更加容易形成体系,增加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深度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防止我陷入只是收藏却不读的怪圈。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有收藏爱好,遇到什么好的东西就点一键收藏,且不说我们经常记不住我们收藏的那些优质文章的观点内容,很多时候我们根本就不记得自己收藏过。而当我们的时间固定下来以后,我们在整块的时间里会一次性解决掉所有的碎片知识,将碎片进行分类整理,保留具有反复阅读价值的信息,甚至可以针对性写一些总结。而且,碎片化的信息往往是许多创意想法的来源,所以也进一步可以优化拓展自己的体系。

昨天一个学妹想跟我聊聊关于中肿读学硕的问题,我当时跟她说让她把问题发给我,我会在固定时段集中回复,中午看到学妹就把问题总结成了4条发给我(不禁也要称赞一下这个目标明确又非常具有条理性的学妹),我利用午饭的时间花了10分钟左右针对性的回复了所有的问题。你看,多么的高效,如果聊天式讨论或许半个小时都不能解决,这也说明了系统处理信息带来高效率。

昨天在罗辑思维听了一个话题「脏话」,里面对脏话的定义是放在错误场合的话。提出了一个关于脏的观点,脏东西其实是放错地方的东西,里面的原话是这样的:

没有什么东西本质上就是脏的,是放错了位置的东西才是脏的。饭菜,在碗里就是干净的,泼到衣服上才是脏的。泥土,在花园里就是干净的,抖到床上就是脏的。

这又让我想到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垃圾信息,其实很多时候,垃圾信息也是因为人的管理信息无能造成的。所以,与其去抱怨信息的爆炸或者屏蔽所有的信息,不如好好提高自己的信息管理能力

这时候再看我前几天分享的关于messy mind的那篇文章里提出的观点,就可以更加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了。

总结一下全文核心观点:建立知识架构,并将碎片化信息纳入系统学习!

Tips:

花整块的时间系统化地阅读碎片信息,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变得更加容易形成体系,增加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深度。

将碎片进行分类整理,保留具有反复阅读价值的信息,甚至可以针对性写一些总结。

利用新生的碎片信息,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btw.本文的观点仅仅是近段时间的思考总结,尚不成熟,仅供参考。

这个公众号的诞生是为了给你以帮助,也是为了和你一起成长,所以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经验欢迎指导,请多多赐教!三少会努力发干货,请把你想知道的与医学或者学习相关的问题,统统告诉我,三少尽量不负你望!欢迎转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