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去世後,有一學生爲其作輓聯,盛讚其爲“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爲師爲將爲相一完人。”清末名臣李鴻章晚年回憶起曾國藩,也稱許其道德功業、文章學問,皆卓絕一世。

  還有人說,中國歷史上出過“兩個半”聖人,一個是至聖先師孔子,一個是明朝學者王陽明,還有半個,則是晚清的曾國藩了。

  曾國藩一生修心養性,居功而不自傲,博學而不自滿,稱他爲道德模範,理應是沒有什麼爭議的。不過,沒有誰生下來就是聖人,道德和學問,都是需要後天慢慢積澱纔有大成的。曾國藩年輕時,心性修爲遠沒有晚年那麼深厚,尤其是自控能力,算得上比較差的。

  曾國藩是在28歲時考上進士,入翰林院深造的,在翰林院學習三年以後,參加“散館”考試,順利通過考覈,成爲了一名翰林院檢討,也就是在京中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務員,但也可以告慰父老了。

  孔子說,三十而立。曾國藩工作時已經滿30歲,年紀也不小,應該當一個成熟穩重的成年人了。不過別看曾國藩後來是個成熟穩重的大儒,在30歲左右的時候,自控力極差。因爲當時翰林院的工作還是比較清閒的,曾國藩有段時間徹底放飛自我,書也不讀事也不做,天天在外邊玩。

  曾國藩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在這樣玩了一個多月後,曾國藩發現這段時間自己根本沒做什麼事情,導致無事可記。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初七的日記中,曾國藩如此好好地反省了一番:

  “留館後,本要用功,而日日玩偈,不覺過了四十餘天。前寫信去家,議接家眷。又發南中諸信。比作季仙九師壽文一首。餘皆怠忽,因循過日,故日日無可記錄。……憶自辛卯年,改號滌生。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臂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改號至今九年,而不學如故,豈不可嘆!餘今年已三十,資稟頑鈍,精神虧損,此後豈復能有所成?”

  曾國藩還在日記中還痛罵了自己一頓:我之前爲什麼要給自己取名爲“滌生”?那是爲了時時提醒自己,要洗乾淨過去那個骯髒慵懶的自己,重獲新生,像現在天天這麼懶怎麼行!痛定思痛,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要及時改正。爲了提升自律性,曾國藩給自己定下了幾條規矩:

  第一,以後不能睡懶覺,每天早起,先寫100個大字;

  第二,每日午後讀經,傍晚讀史,凌晨讀集,讀書過程中有收穫,就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茶餘偶談》中;

  第三,以後逢每旬的三、八日,纔給自己放兩天假,做一些外出應酬或者休閒娛樂活動,其他時間都要努力工作和用功讀書。

  在最初的半年裏,曾國藩還是比較遵規守矩,沒有像以前那樣每天瘋玩。直到有一天,曾國藩意外接觸到一本小說,結果又管不住自己,沉迷於此了。

  這一天是十一月初八日,按照曾國藩之前的安排,初八是休息日,做些娛樂活動也無妨。那段時間曾國藩在書店裏淘書,買了一本叫《綠野仙蹤》的小說,這天剛好可以看小說放鬆一下。在這天的日記中,曾國藩寫下:

  “早起。方既堂來。辰後看《綠野仙蹤》小說,心甚不收。方既堂復來,至未初始去。沈念農來。燈後,馮樹堂來。夜又作詩一首,共四首,寫完將寄郭筠仙。”

  在這個休息日裏,曾國藩除了看小說之外,還接待了幾個來訪的客人,晚上還寫了首詩,寄給好朋友郭嵩燾鑑賞。值得注意的是,曾國藩讀了一段《綠野仙蹤》後,還非常老實地寫了句,“心甚不收”。

  爲什麼會心甚不收呢?這部《綠野仙蹤》,是清人李百川寫的一本玄幻小說,主角一路打怪修仙,情節自然是引人入勝,最關鍵的是,爲了吸引讀者,書中難免會有主角和女妖怪糾葛纏綿的情節,所以看得曾國藩心潮澎湃,難以平復。

  由於《綠野仙蹤》還是部100回的長篇小說,曾國藩這一入坑,就又停不下來了。當然,在第一個星期,曾國藩還是控制住了自己,熬到下一個休息日,即十一月十三日,才繼續看小說。這一天的日記中,曾國藩說自己“看小說數十葉”。

  十一月十四日,曾國藩的日記是:“夜看小說,至三更始睡。”

  ???

  說好的三、八兩天才娛樂呢?還看小說看到半夜三更才睡,明天還要不要上班了?

  果然,曾國藩第二天沒有去上班,睡到快11點鐘才起牀。

  自從看了《綠野仙蹤》,曾國藩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漸漸放浪了起來,想讀小說就讀小說,還經常讀到半夜。另外,以前規定的休息日也不遵守了,隨時想玩了就到外面玩。其中十一月廿七日的日記比較有趣,是這樣寫的:

  “早起。辰後,楊春皆來,久談。日中,剃頭。旋爲不保養身體事。黃蓮溪來,方既堂來,樑玉臣來,倉少坪之兄來。飯後,與崙仙談“四書”文,甚暢,至二更始散。夜記“德行門”二則。是日,一事未作,又大傷身體。”

  這一天本來是工作日,中午剃頭以後,曾國藩去幹了件“不保養身體”的事情,至於是什麼事情就不明說了。總結起來,這一天除了剃頭(大)保健,就是和朋友聊天吹水,搞得曾國藩自己到晚上都有點後悔,這一天啥正事都沒幹,還把身體給掏空了。

  除了看小說這件事以外,曾國藩年輕時還有很多給自己立規矩,隨後就被打臉的趣事。比如曾國藩曾在日記中寫下,從此以後有三件事情絕對不做:“一戒吃煙,二戒妄語,三戒房闥不敬。”

  首先是戒菸,曾國藩日記中,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戒菸一次,可見戒菸的效果不太好。

  第二是戒妄語,偏偏曾國藩性格比較幽默,後來當了湘軍統帥後雖然成熟穩重了一點,但滿嘴跑火車的習慣還是沒有完全改掉,後來還因爲用戲謔的話語調侃左宗棠,搞得兩人從此不通書信。

  至於戒“房闥不敬”,也只有曾國藩想得出來,在閨房中對自己夫人不夠尊重,居然也是要戒掉的事情,但從後來曾國藩臨老入花叢,娶了個小妾的行爲來看,這一點也沒有做好。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條以外,曾國藩還有一戒,說是戒下棋,還對天發誓“如再下棋,永絕書香”,說是如果再下棋,這輩子都不讀書了。然而曾國藩戒了幾十年,棋癮還是很重。在與太平軍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曾國藩還經常找手下陪他下棋。發誓當放屁,曾國藩也算是卓絕一世了。

  曾國藩自制力這麼差,爲什麼後來還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除了一定的機緣和運氣之外,其實與曾國藩本身的一個重要特質,也離不開關係。那就是曾國藩雖然有缺點,但他有自知之明,而且有勇氣去面對和嘗試改正它。而不像許多同樣自制力差的人一樣,要麼不自知,要麼自知卻不自省。

  也正因爲曾國藩年輕時有這麼多的不完美,我們才能看到他不斷克服自身缺點,不斷完善自己的整個過程。比起最終是否能夠達到“聖人”境界的結果,這其中的過程,對我們而言更有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