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何一個高成長的企業,“做了”和“做到”,是一個生死攸關的選擇。沒有“做到”,“做了”只是零,甚至是負數。

  而便利蜂正在做的,就是通過重獎明星員工,來展示自己的選擇:“明星”纔是“大片”的中心,而“明星”就是既做對的事,也把事情做對。

  3月15日,便利蜂內部傳出一封全員郵件,宣佈晉升119位高績效員工,同時給佔全公司總人數1/3的高績效員工加薪。更吸引人的是,便利蜂還將對績效S和A的“明星員工”發放額外的股權激勵,併爲他們的家人購買商業保險。

  便利蜂一直以要求嚴格著稱,此次大手筆重獎“明星員工”,背後又有怎麼的邏輯?

  通過對亞馬遜、特斯拉、華爲、阿里等持續高增長企業的研究,我們發現,無論是嚴格到苛刻的考覈,還是對明星員工的重獎,都是高成長企業通用的管理策略。

  1,嚴格考覈

  作爲亞馬遜的領航者,貝索斯曾被媒體批評其推崇缺乏溫度的管理制度。馬斯克一直推崇問責制的管理方法,與特斯拉高歌猛進相伴隨的,是屢屢見諸報端的裁員新聞。

  與這些負面報道相反,亞馬遜並沒有因爲招不到員工而崩盤,而是在非議中變得越來越強、越來越大。特斯拉創立至今員工總數已超過4萬,Model 3在北美中級車市場的銷量超過了傳統豪華車品牌。

  公司是一個通過員工拿結果的組織,再好的戰略和想法也必須要具體到落地執行的人。正是這些看似嚴苛的人力策略,纔打造出了極具進取心的組織。

  自媒體人、湃動傳媒CEO沈帥波說,大多數公司都有20%及以上的人是徹底無效併產生負價值的。他們還會同化第二梯隊的人,把他們變糟糕。所以這些人是萬萬不可以留的。你的菩薩心腸要留給最具價值的20%,而雷霆手段纔是真正保證人們不逾矩,不劣幣驅逐良幣,保證第二梯隊不墮落的必備條件。

  所以阿里內部開展了“消滅老白兔”的運動,華爲強調“以奮鬥者爲本”。

  這是持續增長的必然要求。

  2,激勵明星員工

  每個企業都有明星員工,如果一小部分人佔據了相關領域內很大比例的產出,就可以被定義成明星員工或者超級明星。

  明星員工對公司的產出,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直接的個人績效,反映了員工作爲個體對組織作出的業績貢獻。另一部分,是隱性的溢出效應。一項對高科技企業的研究發現,高績效員工平均可以提升他們周圍同事10%的生產效率。因此,明星員工的直接貢獻在很多時候可能代表了他們影響力的冰山一角,溢出效應纔是隱藏在水面下的巨大冰山。

  明星員工可以通過和其他同事的協作互動分享有價值的信息、知識,幫助其他員工提高工作技能、績效,在協作過程中起到“導師”的作用。此外明星員工自身的“光環”對於公司的價值觀塑造、企業文化建設、樹立典型榜樣、激勵員工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因此,很多企業選擇了精英管理路線,爲明星員工付出高額薪水,綁定成事業夥伴。便利蜂創始人莊辰超在內部信中表示,“對於績效優秀的員工,從榮譽的精神激勵到錢的物質激勵,該給的一定要給足。同樣,對於績效不達標的員工,不該給的我們不會給。這是對辛勤工作的你們的一份公平。”

  這與彭博創始人布隆伯格“善待自己人”的信念有相似之處。爲獲得訂單,很多老闆往往給那些最狡猾的客戶最大的優惠;布隆伯格則根本不想跟這種客戶做生意,他把這種客戶稱爲“壞客戶”,他從來不會給“壞客戶”好顏色。他認爲,善待“壞客戶”的後果是,壞客戶不會感激你,好客戶卻感覺被騙了,整個價格體系因此崩潰。

  3,用數字說話

  貝索斯被稱爲是一位極致理性和冷靜的企業領導人,而他的理性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一切可量化的數據之上。

  正是他對數據的迷戀,締造了今日亞馬遜的巨大成功——一切信息盡在數據掌控之中:對外,顧客的一切喜好都能得以發現和挖掘;對內,員工的表現也逃不過亞馬遜的眼睛。

  用數據管理顯得冰冷而無情,但很大程度上來說,數據能顯示工作場所的透明度和準確度,可以準確指出誰在真正做貢獻,誰沒有。在亞馬遜看來,數據可以帶來公平與效率,這會讓真正努力積極的員工,得到更多回報和肯定。

  便利蜂同樣信奉數字和邏輯代表的理性精神。這家公司相信即使是最頂級的藝術、最犀利的直覺或最豐富的經驗,邏輯和數字也仍然是背後的基石。因此,管理團隊堅持以數據驅動,而不是經驗或藝術驅動的方式管理公司。

  這也是便利蜂通過考數學和邏輯選拔人才的出發點,畢竟考分是最公平、透明的能力評估手段。

  一直以來,創業企業面臨着巨大的競爭壓力,經常需要面對資源數倍於己的對手。要確保在競爭中勝出,組織內部必須要有強大的管理文化做支撐,經常需要回答“要什麼,不要什麼”。

  這種管理文化確實備受爭議,但正是這種文化打造了無數極具戰鬥力的組織,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商業奇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