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点》一书深刻、全面、系统、细腻地涉及到女性性反应和性行为这一神秘领域,它所展示的内容曾令许多性学专家和妇产科专家膛目和疑惑,但也得到众多的拥护和支持。它摒弃了历史的种种偏见,从科学的实践的观点详细阐述了女性性生理的种种新发现和规律,当之无愧地成为女性学崛起的重要历史事件和见证

金西的《人类女性性行为》(1953)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人类女性性行为的最综合最系统的信息来源;W·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的实验室研究揭示了女性性反应的生理学规律并见著于他们的不朽之作《人类性反应》(1966);S·弗舍尔的《了解女性性高潮》和《女性性高潮:心理学,生理学,幻想》(1973)两本书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女性性高潮问题;S·海特的《海特报告》(1976)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总结和报告了几千名妇女的性行为和性感受;凡此种种,都从根本上扭转了弗洛伊德对女性性行为和性心理的偏见,但他们都没有摆脱和超越男子唱主角的局面,而且多停留在浅尝辄止并缺乏严格临床考证的阶段。《G点和人类性行为的其他新发现》,以下简称《G点》,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说是女性学崛起的里程碑,它使早在20世纪40~50年代就发表的但又一直受到学术界冷落的格拉夫伯格的工作真正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世人的瞩目。当然如果没有拉达斯、惠普尔和佩里几位作者从亲自进行的大量调查、临床研究、乃至实验室测定中得到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本书也会令人索然无味的。可以说至今还没有哪一本书能像《G点》一书这么深刻、全面、系统、细腻地涉及到女性性反应和性行为这一神秘的领域,它所展示的内容曾令许多性学专家和妇产科专家膛目和疑惑,但也得到众多的拥护和支持。

回顾人类文明的历史显然离不开女性的作用,但在男权的几千年封建统治中,女性一直处于受奴役的社会底层,哪里还谈得上女性的自尊、自身价值和创造力呢?就算回到社会的细胞──家庭,女性仍只有在男性的淫威下求生存,先是有父亲替她作主,后是由丈夫替她作主,「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就是老了,也要由儿子来替她作主。更为可悲的是男权统治者还从根本上剥夺了女性的性权利,女性只不过是男性的泄欲工具和生育机器,所以女性性压抑由来已久,成为压在她们身上的又一座大山。「三从四德」、「贞节不二」、「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全都成了一道道枷锁,压抑著她们的心理和生理需要,除了这些清规戒律之外,统治者还强行让妇女缠足,更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的畸形心理的反映,这就造成上千年之久的从肉体上限制和摧残女性的性权利和性享乐。统治者还会不时祭起「女性误国」的黑旗,为自己开脱罪责,好象女人成了「祸水」和「狐狸精」。认真读读封建历史的长卷,特别是有关女性的记截和描述,正如鲁迅先生所讲,人们看到的只有赫然两个大字「吃人」。可是有些人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却大喊什么维护传统的道德观念。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和时代性的,传统的道德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所以我们怎能指望从几千年的封建道德中找出什么可以继承的优良的道德观念呢?按照那些人的观点,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志士和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前赴后继、浴血奋斗,还有什么必要呢?

无独有偶,西方社会同样存在对女性性问题的偏见,性价值双重观念自始至终起著消极影响。例如中世纪的西方动辄把瘟疫、战乱、史难的责任推到女人身上,好象是女人激发了男人那最低级下流的性要求,即使是最高尚的男人也在劫难逃。于是把不少女精神病人甚至无辜妇女推上断头台、火刑柱,认为她们是女巫,是魔鬼的同盟。在130多年前,洛德·阿克顿的一段话曾经很好地代表了当时西方官方的信念和观点:「为了社会的幸福,应该把妇女具有性感受的观念抛在一边,把它看作是一种无耻的诽谤。」又如著名的现代性学奠基人克拉夫特·埃宾在1886年出版的《性心理病》中就这样说过:「如果妇女的精神发育是正常的并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性欲将是很低的。如果不是这样,整个世界将变成妓院,婚姻和家庭将不复存在。可以肯定的是:千方百计回避妇女的男子和一心一意寻觅男子的妇女都是不正常的」。

而《G点》一书恰恰摒弃了历史上的种种编见,从科学的、实践的观点详细阐述了女性性生理的种种新发现和规律,当之无愧地成为女性学崛起的重要历史事件和见证。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