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带有「30亿、假理财、私行大客户」等关键词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不少业内的朋友纷纷唏嘘——市场这么乱,真是没法看……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150名私人银行高端客户通过某银行北京某支行购买了总规模高达30亿元的,号称「保本保息」的伪造理财产品,在一次偶然询问中,投资者们意外发现,他们所购买的产品压根儿就不存在。

唉呀妈呀,150个人,30个亿,人均两千万,听著都替这帮有钱人上火。怎么在银行也能买到假理财呢,这以后还怎么投资?

行了,你先继续吃瓜,让我来给你说说吧。

目前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银行自己发行的产品,一类是代销的产品。凡是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均具有唯一的产品编码,投资者可以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银行代销产品则可以通过银行网点公示的代销产品清单查询。他们都是真的,遇到疑问还可通过银行客服热线、官方网站等途经进行信息核实,投资者大可不必过度担心被骗被坑。

除了查询「产品真伪」之外,购买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还有哪些需要防范的风险呢?

一、申购渠道

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均须通过柜面或自助渠道进行认申购操作。在银行柜台完成认购手续之后,一定可以拿到一份机打的业务受理凭证;自助渠道也有业务受理信息反馈,可以查看。尚在募集期的产品,资金状态一般为待扣或冻结,产品申购成功后,可以在网上银行查询到产品信息。

二、永远不要给个人账户转账。

购买银行理财,客户资金会在申购之时冻结,然后被划至银行账户。如果理财经理让你打入收款人为个人或第三方公司的账户,则要提高警惕。

三、查看资金投向

银行理财产品多投资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证券基金、央行票据等资产,极个别的银行理财产品会投资于实体项目。市场上也有些非银行系的财富管理机构,在针对高净值客户发行一些私募产品,通常是以股权、债券等形式投资于某某企业,或某某项目,如果银行的理财经理跟你介绍类似的产品,那就得多加注意了,可能他正在「飞单」。

四、关于保本保息

这次的「民生事件」,投资者也是被「保本保息」这样的字眼吸引。但请大家明白,只要是理财产品,你想要获得的是比定期存款更高的回报,那必然会承担比定存要高的风险。定期提前支取尚且只能拿回本金和活期利息,你的理财产品又怎么可能「美好」到可以保本保息呢?一些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允许承诺「保本」的,但是「保息」,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理财经理告诉您一款产品是保本保息的,您可以试试让他在合同里找给你看……

其实,在几年前,各地银监局为了防范理财产品违规销售风险,保护消费者利益,就已经开始要求辖区内的各银行营业网点设立理财销售专区,提示投资风险,所有金融产品信息收录网站,供投资者公开查询。同时,销售过程要全程录音录像,以备存档待查。所以如果你的投资流程,是在银行外进行或者签个字就结束的,那你可得留个心眼了。

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投资,只有相对成熟、行事谨慎的投资者。哪怕是再靠谱的投资机构,也可能会遇到没有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的武装自己。如果以后再遇上类似的情况,不妨先来找7分钟理财帮你看看,再做决定吧。

请你一定关注一下我的微信公众号:7分钟理财(www7mincomcn),如果担心买到「假理财」,可以随时给我留言提问,我来解答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