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浊清

  民国时的“语言大师”,因发明一个字,遭受全国女性的谩骂

  不管是在哪个时期都会有一些比较有才华的人出现,不管是古代的封建社会,还是民国时期,都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人物对历史的影响各不相同,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大多都有所作为。而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并且源远流长,要说到民国时期的语言大师,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刘半农,此人是江苏江阴人,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同时也是文学家,语言家和教育家。

  曾在清宣统三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还在民国6年的时候到达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参与过编辑工作,并且投身于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还获得过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法国康士但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在1925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北京大学国文系任教授,主要教语音学,他的一生中也有很多的文学作品流传,比如说著名的“半农杂文”以及“扬鞭集”等。

  要说到他比较令人瞩目的成就就是它在语言科学的领域上研究的语言文字以及词汇语法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极具很大的影响,还主张汉字改革使汉字最终走向了拼音化的道路。与此同时,还发明了一个字,正因为发明的这个字被全国女性骂了三年,这究竟是哪个字呢?

  其实这个字就是“她”,其实在古代的汉语当中一直没有这个字,一直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才意识到人们翻译的时候的难题,当时人们也想了很多的办法用其他的字来代替,后来刘半农就提出了用这个字来代替。他提出的这种想法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波浪,社会上也开始议论纷纷。

  有很多人都觉得,单人旁的“他”已经能够满足文化需求,本来就要取消男女之间的差异,如果再造出另外一个“她”出来,这不明摆着是让男女有别吗?还有很多女性对此很不满,觉得这是对女性的歧视,甚至有很多女性觉得这是在骂自己,贬低自己,把自己的社会地位给拉低,所以反对声也越来越多。

  但是随着文学上的交流之后,却发现使用这个字的人越来越多,并且觉得也十分好用,于是渐渐的这个“她”字,在语言方面就真正的确立,也有了明显的优势胜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