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失控情绪的背后,总有未被满足的需求。身为父母,我们要学会透过他们不良情绪,看到其背后的需求。

  上七年级的彤彤放学回到家,轻轻挤进家门,蹑手蹑脚地进了自己的房间,并且把门带上了。知女莫如母,女儿一定在搞小动作,妈妈尾随过去暗中观察,原来在偷偷吃辣条。妈妈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起来,怒不可遏地冲过去,抢过辣条:你怎么还在吃这种垃圾食品,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能吃不能吃,再吃就扣你的零花钱......

  彤彤:还给我!

  妈妈:没门,我见一次没收一次,别被我发现!

  彤彤:出去!

  妈妈:你什么态度?

  彤彤:我要写作业,总行了吧?

  妈妈虽然心里很气,但还是退出了房间,可刚到门口时,彤彤猛地一甩门,砰地一声擦着鼻尖闭上了,并且伴随着女儿歇斯底里的咆哮:你一点都不理解我!妈妈意识到用这种方式管青春期的孩子,确实不理智,尽管差点被撞鼻梁,但还是克制住不良情绪,琢磨着怎么去理解女儿吃辣条这回事。

  一周后的一天,彤彤放学回家心情不错,主动和妈妈寒暄起来。从她的口气里,妈妈又闻到了那种香得咽口水的味道,她猜测女儿一定是放学后在外面吃过辣条,但仍不动声色地听女儿滔滔不绝讲述学校里的事情。待女儿讲述完后,妈妈开口了:我闻到了辣条的味道,那种香味就如方便面的佐料一样,一闻到就很想吃,甚至忍不住流口水,但一想到其制作过程及添加各种危害身体的调料,我就放弃了吃的念头,因为我想拥有健康的身体。我建议你也不要再吃那些有害身体的三无产品,可以吗?彤彤听完后点点头,默默地回房间去了。

  同样的一件事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得到的结果截然相反。前一次沟通过程中,妈妈采用粗暴(怒不可遏地冲去过抢)、指责(你怎么还在吃这种垃圾食品)、威胁(再吃就扣你的零花钱)的方式试图控制,可青春期的孩子根本就不吃这一套,敏感、冲动、叛逆才是他们的典型特征,父母越不让做的事情,他们偏要较劲对着干。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你的房间总是乱七八糟,立刻去收拾干净!然而,往往孩子置若罔闻,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父母在发号施令,青春期的孩子是谁呀,一个自我意识强烈的试图摆脱父母控制的小大人,最反感的就是被横加指责,被强迫。

  后一次沟通过程中,妈妈不加任何感情色彩陈述事实(我闻到了辣条的味道),理解孩子并与孩子共情(那种香味就如方便面的佐料一样,一闻到就很想吃,甚至忍不住流口水),然后再阐明自己的观点(一想到其制作过程及添加各种危害身体的调料,我就放弃了吃的念头,因为我想拥有健康的身体。),最后再给出提议(我建议你也不要再吃那些有害身体的三无产品,可以吗?)。彤彤之所以不再抗拒,而是听进妈妈这些话,那是因为她感觉到了吃辣条的行为被理解、被接受。同样的,关于收拾房间的话题,从“总是”、“立刻”这两个词语中,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被指责、命令。

  没有什么经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更能暴露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了。当话语里充满批评、指责、挑剔、抱怨,任何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启动“危机反应模式”,本能地自我保护,抗拒外界的侵入,就如刺猬遇到危险满身扎刺一样的道理。父母只有了解孩子的行为,理解孩子未被满足的需求,孩子才会更愿意敞开心扉交流、沟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