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同学在练习中,会来问很多问题,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每天都有新方法(千万不要再局部,过分的纠结,这是大忌)。其实唱歌无论如何都没办法用文字、视频、图像等精确的表达的丝毫不差,他们只是相对准确的指明一个练习的方向,量到了自然就懂了。其中很多东西必须靠实践来验证,无论从哪个方向描述都是相对准确的从一个侧面来说明,让大家避开一个个绝对的错误,这就是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由来之处。

我一直致力于用生活里常见的东西解释或者让人体验到正确的发声。尽量用通俗相对确定的方式,告诉大家唱歌的本真。但由于各方面能力的限制,我感觉我也不能非常精确的讲的非常清楚。但绝对的错误我们要学会认出它,唱歌本身就是不停的去寻求那个「中」间的状态,避免一个个错误的大坑,或者说找到自如且最好的状态,然后把这个状态,练熟悉,然后再慢慢强化起来。千万不是死磕一个局部,用绝对力量来完成自己想要的效果,整体歌唱是一个真理!

为何一直在强调,哼唱或者哼鸣。它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一个状态,保持气息,且节约用气,声带还闭合的不错。以它为基本点入门是很好的,甚至提高部分遇到瓶颈了也可以回来练习它,用它先找到正确的身体发声的肌肉运作及协调方式。然后再结合憋气体会声带闭合和气息支撑,再结合喊人以及模仿美声的方式,体验用力的感受和利用共鸣的方法等。

切记循序渐进,声乐真的不是三天两天、仨月俩月就可以练出名堂的,慢慢来是我的口头禅,但这是符合声乐练习提高的客观规律的,只要你坚持,它不会负了你。

喉头与声带是发声的核心这不用质疑,它稳定很重要。气息是动力也是对的(只是很多人都太过于注重气息,却不懂闭合良好的去运用气息,不知道不同的音所用的气息量和气压的不同,无法直观反映到肌肉的协调控制上)气息的利用一定是够用即可,刚刚好最好,或者相对于不会唱歌的同学,节约著用反而更好,气真的不是越多越好,你唱歌不好不是气不够,是不会用气。

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可以作为重要手段,辩证也没问题,但千万不要在某一处钻牛角尖,比如你在第一关死磕,可等你正确的练习的练习量上去之后升级很快,你会发现在第一关思考的问题,其实挺浪费时间的(就像你在初级阶段的游戏里,找神器装备一样。)。求「中」是练声一个很好的理念,不仅仅省嗓子,还能把目标注重在发出的声音上,打开口腔内部,共鸣丰富,声音饱满,身体自如。有这些大的前提在才行,你会发现这些大前提,要的都不能过分,也不能太吝啬,就是要中间,找平衡。我们的目的是发出优美的省嗓子的声音,千万不要舍本求末。

不要太过加油,怕有些太认真的同学走火入魔,特以此文共勉。慢慢来,一定会好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