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总统对华「正面宣传」深得民意 反华势力抹黑不可不防环球时报 05-17 07:29【环球时报赴菲律宾特派记者 白云怡】在抵达马尼拉的第一天,《环球时报》记者来菲律宾前的顾虑就被一家餐厅的服务生法蒂玛小姐打消了。这位20岁出头的姑娘在得知记者来自北京后,轻轻地惊呼了一下,笑著说:「那很远,不是吗?」随后又羡慕地叹了口气:「我也想去中国旅游,听说那里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尤其是北京。可是去中国太贵了,我得攒很多钱。」 不只是法蒂玛。事实上,记者在菲律宾期间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在得知记者的中国身份后都没有表现出任何激烈的情绪,而是非常亲切和蔼地相处,提供帮助,尽管其中一些人也会表示,他们对中国依然有一点「不信任」。在马尼拉街头采访时,当记者向当地人问及对中国的印象时,不少菲律宾人会耸耸肩,然后说:「中国,嗯,还行吧。」而当记者再度追问时,他们才会说出自己更真实的想法,如「我们两国之间在海上有矛盾,『西菲律宾海』是我们的,你看它离菲律宾那么近,离中国那么远」。还有一些民众说报纸上说了,「国际法庭已把这片海域的主权判给菲律宾,中国应该承认」。 大多数时候,疑虑也仅此而已,受访者并不认为这会导致什么太严重的问题。在采访期间,也有很多菲律宾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自己对中国印象不错,认为菲中之间有著「长久友谊」。50多岁的商店店员塞尔索说:「我觉得现在两个国家之间的问题正在解决。我们和中国有著长久友谊,很多年前中国人就陆续来到菲律宾,他们在这里做起生意,让我们有了很多工作机会。」 「目前菲律宾人对中国的印象仍相对复杂,民众对美国和日本的好感远远超过对中国的信任。不过,越来越多的人想法正在慢慢转变。」菲律宾GNN电视台主持人、中菲关系研究学者张兴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菲民众对中国信任度上升的转折点是去年10月杜特尔特总统访华,菲中领导人握手让很多人对两国关系的升温有了更多期待,而杜特尔特在菲律宾为中国所做的一系列『正面宣传』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马尼拉的计程车司机詹姆斯·沃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菲律宾和美国的关系一直很紧密,但杜特尔特总统认为,美国太远了,为什么我们要去寻求一个那么远的国家的帮助,而不和离我们更近的中国邻居搞好关系呢?虽然我们有海上争议,但没人希望打仗,分享可以让我们和邻居都更富裕。他常常这么对我们说。我是总统的支持者,也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会继续支持他。」 《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学者普遍认为,尽管有些势力一定会继续寻找一切可以攻击中国的借口,但从中长期看来,中菲两国之间的合作一定会越来越紧密,也会达成很多普通民众都能看到和感受到的成果,在这些成果慢慢落实的过程中,菲律宾民众对中国的好感也会逐步上升。不少民众都知道中国可能要在马尼拉投资修建的两座大桥,还有在3号线轻轨上即将运行的中国列车,他们对此十分期待。谁在操纵民众观点媒体与智库爱搞「高级黑」 马尼拉维护公共安全的工作人员尤金和《环球时报》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至少从看到的新闻来说,我不太信任中国,很多报道说中国的战舰、船只经常会侵犯我们的岛屿。」「从新闻来说」,这句话让记者不由得思索:是菲律宾人真的很在意南海争议,还是其他什么力量在操纵他们的观点? 在采访菲律宾一体化发展研究学会主任李栋梁时,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李栋梁的秘书正好抱著一叠报纸走进办公室,他随手翻看了几下,随即招呼《环球时报》记者:「你看看,全都是骂中国的。」仔细一看,摆在最上面的刚好是《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和《菲律宾星报》,这两份英文报纸头版一篇说的是「中国军舰骚扰菲渔民」,另一篇为「中国挑战菲国防部长的飞机」。李栋梁感叹道:「菲律宾大多数媒体,说他们一天抹黑一次中国可能有点多了,但两天抹黑一次肯定就说少了。」 在这位中菲关系学者看来,大部分菲律宾国内媒体都扮演了「反华力量先头兵」的角色,因为它们的背后常常有美国的存在。「据我所知,《菲律宾星报》有70%的美国股份,《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也有30%。此外,版面上的很多评论文章也是美国付钱找一些评论员写的。」《环球时报》记者还了解到,在菲律宾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区域,民众基本靠听广播了解外部资讯,但广播电台的很多所谓「名嘴」常年接受美国机构的「资助」。 菲律宾部分媒体的涉华报道还惯用「高级黑」的方法。李栋梁举了这么一个例子:「菲律宾常发水灾,灾难过后往往会接到外国的援助。有一次,中国给的钱没有美国多,媒体就纷纷以此为角度,给人以中国捐钱捐得少的感觉,但其实我们怎么可以在别人帮助我们的时候还嫌多嫌少呢?后来又有一次,中国给的援助比美国多,但媒体却在刊登中国援助的新闻时特意选择了一张中国人拿著一张『支票板』交给菲律宾人的照片,很正式但也很严肃,而在报道美国援助时,却选择了很多美国外交官抱著孩子,还有和灾民一起吃难民饭的照片。我们都知道这其实就是一种『秀』,但普通老百姓看到这样的照片对比,自然就会对美国的好感更多。」 和媒体一唱一和的是一些当地的「亲美」智库,它们正是大多数反华评论文章的提供者,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家名为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智库,和大名鼎鼎的美国智库CSIS同名。张兴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家菲律宾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基本上算是菲律宾所有反华势力的『大本营』。在南海问题上,就是他们炮制了许多有关仲裁和航行自由的所谓研究报告,并向其他本土智库提供。我认为CSIS就是一个美国军事工业混合体的舆论工具,他们所谓的『消息人士』或『首席学者』几乎每天都在菲律宾的电视、报纸和杂志上散布反华言论。」 「反华势力这么喧闹,中国对菲公共形象打造的力度也要更大。」《菲律宾星报》专栏作者李天荣如此建议。他解释说:「菲律宾虽然不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但却是这个地区最吵闹、最高调的国家。倘若她将你视作敌人,很快就会吵嚷到全世界都知道,但倘若她将你视为朋友,整个东南亚又到处都会传播著你的正面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菲律宾人对中国的看法,会影响到中国在整个东南亚的国际形象。」菲反华势力都是谁前防长:「滚去你的中国!」 提到菲律宾的CSIS,就不得不说说菲律宾前外交部长德尔罗萨里奥。据《菲律宾星报》专栏作者李天荣介绍,这位前外长在退休后成了菲律宾CSIS最「忠诚」的主顾,不仅经常雇佣CSIS的「智囊」们为自己创立的「研究学院」写文章,甚至还亲自上阵,公开发表反华言论。 如果说菲律宾部分媒体和智库是在以「高级黑」的方式抹黑中国,那么以德尔罗萨里奥为代表的一批「反华派」官员基本就是直白地攻击中国了。4月下旬,就在《环球时报》记者在菲律宾采访东盟峰会期间,这位前外长还专门举办了一个「论坛」,并公然向众多记者宣称,「中国的违法行为已成为南海地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德尔罗萨里奥专门挑东盟领导人峰会召开前发表这样的言论,给杜特尔特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施加政治压力的目的十分明显。 李天荣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和德尔罗萨里奥一伙的『反华派』官员代表还有菲最高法院陪审法官安东尼奥·卡皮奥,他也是菲律宾最喜欢批评中国的人之一。为什么这些官员会反华?一方面是他们深受美国影响,对中国真的不信任不喜欢,比如德尔罗萨里奥就拥有美国绿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希望借此打击现任总统杜特尔特。」李天荣说,最近在中国问题上「跳」得最高的菲律宾政客大多都是杜特尔特的政敌,他们希望利用「民众对中国的愤怒」来消耗他的政治资本。 杜特尔特是一个很难找到弱点的对手:你没法拿他的支持率说事,因为他在民众间非常受欢迎;没法拿贪污去攻击他,反对派找了很久也没拿到证据,而且他穿著行事都很朴素,老百姓也不信他贪污;也不能说他没能力,至少到目前为止他对很多事情都处理得不错。所以现在他的政敌们主要就拿两件事做文章:一是批评他的禁毒政策,另一个就是攻击他是中国的傀儡,和中国有私下交易,出卖菲律宾。」李天荣说。 菲律宾军队是另一个反华倾向较为明显的群体。在今年3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宾汉隆起事件」中,菲律宾国防部长洛伦扎纳甚至不惜与自己的政治盟友杜特尔特唱反调,称中国正在宾汉隆起寻求潜在的潜艇安置点,并派出军舰前去巡航。 菲律宾军队中最出名的反华人物是菲前国家安全顾问戈雷斯,他最为外界所关注的行为是2013年召集过一次「西菲律宾海联盟反华大游行」,尽管这次行动最后响应者寥寥,后来还被爆出「拿钱雇人参与活动」的丑闻,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戈雷斯继续在社交媒体上、在演讲中到处公开责骂中国。和戈雷斯有过几次接触的张兴万说:「我曾和戈雷斯当面辩论过有关中国的话题,因为辩不过我,他竟然气急败坏地向我大喊大叫说,『滚去你的中国吧!』」 对菲律宾军方的表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陈庆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几十年来菲律宾军队和美国一直是铁杆盟友,菲律宾被殖民时期两者一起抗击日本,独立后美国驻军也承担了菲律宾大部分对外防务,菲本国军队反而仅执行一些国内打击分离组织的任务。而在『9·11』之后,菲军队更是以反恐之名从美国接受了大量经济援助与军事培训,产生了大批亲美军官。总体来看,菲律宾军队和美国根深蒂固的关系很难因为总统的更换而被撼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菲律宾华裔参议员张侨伟曾公开表示,杜特尔特政府必须用仲裁案来对抗中国,并应「在国际法律机构面前采取行动,对中国在西菲律宾海的进一步侵略行为提出异议」。据接近张侨伟的菲律宾华人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张侨伟可能有在菲政界竞选更高职务的愿望,因此需要借此来积累政治资本与名望,「而且作为少数族裔政客,他需要比一般人表现得更为反华,才能显现出他对菲律宾的『忠诚』」。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