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與饒宗頤並稱「南饒北季」。

     國學大師饒宗頤於6日凌晨在香港逝世,享年101歲。饒宗頤從事學術研究80餘年,以博學精深見稱,在甲骨學、古文字學、宗教史、歷史學、古典文學、詞學和目錄學等多個領域都有極重要的貢獻,是國際上影響深遠的國學泰斗。  廣受讚譽「整個亞洲的驕傲」  饒宗頤先生,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饒宗頤是國際上影響深遠的國學泰斗,榮膺「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曾與錢鍾書並稱「南饒北錢」,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2011年被推舉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    海外學者公認,饒宗頤教授是「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稱他是「東方鴻儒」「漢學泰斗」。  內地學界對饒宗頤也是讚譽有加。著名學者錢鍾書說饒宗頤是「曠世奇才」;季羨林坦言「心目中大師就是饒宗頤」;馮其庸對饒宗頤非常欽佩,「他是一個全能的人才,這樣的人才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個,他的領域太廣大了!」     季羨林在《饒宗頤史學論著選》序言中寫道:「每一次有比較重要的文物出土,他立刻就加以探討研究,以之與紙上遺文相印證。他對國內考古和文物刊物之熟悉,簡直遠達令人吃驚的程度。即使參觀博物館或者旅遊,他也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時時注意對自己的學術探討有用的東西。」博學精深最早提出「海上絲路」  饒宗頤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1917年出生於廣東潮安。他的家族富甲一方,家學淵源更是深厚,父親饒鍔在家鄉建起了潮州最大的藏書樓「天嘯樓」。他朝夕沉浸於「天嘯樓」中,每天與書為伴,與詩為偶,16歲開始便繼承先父遺志,續編其父饒鍔的《潮州藝文志》,這是他踏入學術界的第一步。   饒宗頤從事學術研究80餘年,以博學精深見稱,在甲骨學、古文字學、簡帛學、上古文獻、考古學與上古史、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敦煌學、宗教史(包括道教、佛教史、婆羅門教等)、民族學、歷史學、潮州學、藝術史、古典文學、詞學和目錄學等領域都有極重要的貢獻,為海內外著名的國學大師。  饒宗頤已刊著作和論文集54種,主編的學術書籍24種,主編、撰著大型學術叢刊3種(共48冊,部分屬饒教授自著),曾主編學術期刊4種,發表學術論文539篇,其他學術、文化類文章421篇。  1959年,饒宗頤出版了巨著《殷代貞卜人物通考》。這部書以占卜人物為綱,將占卜大事融會貫通,全面地展現了殷代歷史的面貌。憑藉這部著作,饒宗頤於1962年獲得法國法蘭西漢學院的「儒蓮漢學獎」,這一獎項被譽為「西方漢學的諾貝爾獎」。也因此,與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並稱為「甲骨五堂」。此外,饒宗頤與絲路文化的淵源由來已久,他還是最早提出「海上絲綢之路」的學者。  為讀懂最原始的經典,不惑之年的饒宗頤開始學習梵文,一年後就被聘為印度班達伽東方研究所研究員和永久會員。過了花甲,他再度挑戰同樣有「天書」之稱的楔形文字。  2003年,台灣出版了《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大陸版則於2009年推出,共14卷20冊,分別為史溯、甲骨、簡帛學、經術禮樂、宗教學、史學、中外關係史、敦煌學、文學、詩詞學等。大體上呈現了饒宗頤學術世界的面貌,據之足以了解選堂治學的路徑與轉捩。    日本著名漢學家池田溫教授曾說,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學者是王國維先生,而下半葉是饒宗頤先生。藝術巨擘詩書畫琴樣樣俱佳  饒宗頤不僅是一位學術大家,且是一位藝術巨擘。迄今已出版文學著作10多部、書畫彙集近50部。他在詩、書、畫、琴各領域都有高深的造詣。在詩詞方面,在少年時代就曾以作《優曇花詩》而有神童之譽。青年時代一卷《瑤山詩草》,被稱為「抗戰史詩」。此後,饒宗頤一直持續著詩詞創作。  在書畫方面,饒宗頤造詣尤深,山水、人物、花鳥兼能,各體書法無不精通。書法作品包括甲骨、金文、簡帛、篆、隸、楷、行、草等各體書法,以及晉、唐、宋、元及明遺民諸家筆意。繪畫作品,自上世紀50年代至今各類形式的創作,如敦煌白畫、禪畫、西北宗山水、荷花等。  他擅長山水畫,人物畫則精攻白描。張大千曾說:「饒氏白描,獨步天下。其山水畫,更是推陳出新,自成一派。」饒老素愛荷、畫荷,以「饒荷」馳名。  饒宗頤的書法,既有漢簡又有魏碑,既有王羲之、顏真卿之氣,亦有蘇東坡、米芾之韻,雄健如龍飛鳳舞,洒脫似流水行雲,集翰墨真功與學者詩人才情於一身,金石之風與靈秀之氣溶於血脈。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長期浸潤、沒有對儒釋道的畢生修養,絕難達到如此高境界。「饒宗頤星」小行星以他命名  2011年10月,江蘇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將國際編號為10017的小行星命名為「饒宗頤星」,嘉獎他對中國文化事業乃至對人類文化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  饒宗頤當年11月在香港出席「饒宗頤星」正式命名儀式,他表示,頒星過程十分神秘,事前全不知情,直至結果公開後,饒的幼女饒清芬才臨時通知父親。  饒老生於1917年,而十分巧合的是,小行星編號最尾兩個數字亦是「17」。  時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黨委書記魯春林表示,小行星命名具有國際性、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性,是一項崇高的國際榮譽。「饒宗頤星」的命名眾望所歸,彰顯了饒教授的治學精神和學術成就,對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報綜合)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