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第后赋菊》出自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是黄巢当年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写的又一首霸道的咏菊诗。

古代以阴历表述日子,九月八,就是阴历九月份,正好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菊花盛开的时节。所以,满城尽带黄金甲,黄金甲指的是菊花。

据清代笔记《通幽趣录》载,朱元璋与谋臣李善长、胡惟庸等人聊天时曾感叹:「黄巢一介落第武子,后能创金甲百万之众攻陷唐都,称大齐皇帝,乃是一雄杰也。」于是,朱元璋诗兴大发,唱和得比黄巢更霸道: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九月八是重阳节,在古代九月八民间有赏菊习俗,到了九月八黄菊盛开,好似层层金甲,满城溢道。这里满城尽带黄金甲指的是菊花,菊花有其坚韧的品格: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菊花盛开时,那婀娜多姿的菊花真很美,有的宛如一个金球,花瓣紧紧包著花芯;有的层层叠叠,朵朵菊花繁星点点,连成一片。菊花无论是单枝还是成片,都有它独特的美。 菊花的这种美,这种气质被诗人黄巢来来作为举事前的一种心情表现的载体。

「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视为国花。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在诗中诗人用歌颂菊花来表述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之香冲透长安,古代的天至高无上,意指皇权。起义的农民军尤如怒放菊花的的气势冲破长安,直捣京师。其实也是起义军的宣言书,表达了起义的决心和目地。

九月八将是起义军的的行动日,故该诗也是一书行动令,巧妙的利用诗赋下达了作战令。这首诗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菊花。

这是唐朝黄巢考试没有考中后写的一首诗。叫《不第后赋菊》,全诗如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冲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是唐末人,职业是一个盐商。到长安考进仕没考上就参加了农民起义,被推举为王后带领起义军攻进了长安,建立了大齐国。但是,没几年他就战败自杀死了。

他总共流传下来有三首诗,其中有两首是咏菊诗。还有一首叫《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两首咏菊诗写的都有一种豪情和霸气在里面。所谓的霸气侧漏就是这种感觉吧!


这是黄巢赴试落第后,满怀愤慨离别长安时写下的一首著名的「反诗」《不第后赋菊》。是描写菊花的。全诗为: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来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全诗将威武霸气。

黄巢幼年还有一首诗《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从这首诗看从小的气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