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二战题材影片,北欧人特有的冷静,使电影的基调异常客观真实。通过芬兰军队一个排普通士兵的视角,完整再现了芬兰的二战史。 180分钟的片长,激烈的战斗场面此起彼伏,却没有一丝热血和激情,留给观众的只有战争的残酷。苏芬冬季战争之后,芬兰将其东南部包括维堡(芬兰第三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塞马运河出海口)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岛屿割让给苏联,并把汉科港租给苏30年。对于苏联人的侵略,芬兰人始终耿耿于怀,在森林中新兵营地,士兵刻苦训练等待时机夺回失去的领土。


  1941年6月德国闪击苏联,芬兰随即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一脸稚气的芬兰青年,从新兵训练营直接开赴前线。毫无作战经验的芬兰新兵,在激烈的战斗中显得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可此时的苏联士兵在德国的强大攻势之下,更是士气全无。芬兰军队以极快的速度向著冬季战争之前的苏芬边境推进。经过近半年的激烈战斗,冬季芬兰得以收复所有冬季战争的失地。新兵排也成长为了老练的战士,并且攻克重镇卡累利阿。苏军此时节节败退,芬兰人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收复失地之后,虽然芬兰军队占有绝对的优势,却没有趁胜追击冲入苏联境内,只是在苏芬边境和苏军保持著对峙状态。随著二战整个战局的扭转,苏联军队从新部署在苏芬边境,战事进入到了残酷的堑壕战阶段。而1944年夏季德军溃不成军之后,苏联人的钢铁洪流开始向芬兰挺近。已经成为老兵的战士们,面临著保家卫国的生死决战。

  如果从两次苏芬战争的历史角度出发,芬兰人有充足的理由,把这部电影拍摄成展现武勇的热血战争片。导演没有这样做,把电影的基调定为了残酷和悲壮,使电影更加凝重和震撼。电影的这种定位,对芬兰的历史和国民性来说非常准确。在苏芬战争中,芬兰当之无愧的可以被称作以一当十,可是在消灭了十个苏军之后,第十一个进攻的苏联士兵取得了整个战争的胜利。
只是因为存在感的问题,显得他们那么不那么被人所知,但他们的付出却是有目共睹。无名小卒他们永远尽忠职守他们从来不曾畏惧无论敌我,这些人很大程度上真正地做到了“要以无数的无名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造就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这样一个要求。每一个个体都有它的作用,每一个单元都在发挥著能量,我们能说他们无足轻重吗?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生死较量中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总有人不曾屈服 总有人无所畏惧 “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电影剧照图片出处-yahoo奇摩电影


★ 三度改编1954年芬兰畅销小说《无名战士》颠覆战争印象,写实描述人性恐惧

★ 大破芬兰本土电影影史首周票房纪录,庆祝芬兰建国百年史诗纪念之作

★ 2018「芬兰奥斯卡」国家电影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最佳音效、最佳摄影、最佳特效化妆、最佳配乐 等十项大奖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