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讯:(资料来源:博客来)

1. 宣传词

  一段20年前的故事,由一个老警探口说给年轻的男学生听;一段现在发生的案件,由老鸟警探带著菜鸟警探一起侦办中。两桩看似无关的连续杀人案,却屡屡发生著许多难解的巧合。为什么死者身旁都刻意留下了数字,究竟是凶手的暗示,还是另有所指……

  林良:『作者在这本推理小说中很技巧的经营一种「麻花结构」。把眼前由裘老和年轻警探阿浪负责侦察的女教师命案,和发生在二十年前的豪门争产命案,像麻花似的拧在一起,轮番叙述。这种麻花结构的经营,需要高度的技巧,落笔之前更要有周密的规画。作者下笔,老神在在,事先却不知付出多少心血。』

2. 故事简介

  二十年前,一名老人左手掌被齐腕切断、肚皮上刻著数字『2』的血痕;医生世家潘家的继承人之一被发现陈尸在祖坟,坟上被喷漆写上斗大的数字『1』!接著,也是潘家子弟、编号『3』的牺牲者被焚毁在救护车内!难道还会有第456号?连串的悬案却就此成谜……

  二十年后,一个在停车场被烧成焦炭、一个赤裸陈尸蜂园、一个被钝器殴击致死,连续三桩教师命案震惊全国!凶手的手段残虐无比,彷若以杀人为乐,甚至还copy了二十年前的案件──也在尸体旁留下神秘的数字……

  两桩看似无关的连续杀人案,却重叠著许多难解的巧合。难道凶手的恨意相隔了二十年丝毫未减,又或者是延续了二十年的周延计谋?难道人性的执著和狂妄,竟至如此挥霍灵魂,不惜与良心、道德、法律,甚至全世界为敌?……

 

 

 

枫雨短评(无剧透):

角色:8/10  逻辑:9/10  布局:8/10  寓意:9/10  类型分:8(推理)/10
总评:8/10(推荐)

以整体的架构来说,此作乍看比较接近《沉默的羔羊》那类的犯罪小说,小说情节类似美国早年常发生连续杀人事件,里头也提及了「犯罪侧写」的概念,不过作者加入了「不在场证明」等推理元素,让读者阅读的过程中更有参与的乐趣。

除了类型上的小变化外,也因应台湾的人文背景酝酿出了独特氛围,最明显的就是台湾早年警界生态的缩影:老鸟警探因为经济压力四处收规费、高层遇敏感的案子就刻意打压……

背景设定在政党轮替时期,十分有时代感,因为新政府即将上台,也创造了全书的张力来源:老鸟警探即将因为过去收规费的行为而被政风处检讨,甚至可能革职。就在这个时候,警探提出限时破案的条件,希望长官能等一个月后再将自己交给政风处,然而,和其他限时破案的小说不同,此作没有倒数计时的热血,反而有股悲壮感,因为破案并不会让老警探得到赦免,就单纯弭平一个遗憾而已。

连续杀人案的部分,作者没有刻意卖血腥,虽然对于喜欢猎奇刺激的人,或许就会觉得不够过瘾,但是以全作的整体氛围来看,其实也没有卖血腥的必要,主要骨干还是比较偏向情感面。

其中二十年后的连续杀人牵涉到教师,作者巧妙融入了几起现实发生的事件,几起事件都是教师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义勇行为,也稍稍平衡了书中对少数教育工作者的批判,这点相当值得肯定,毕竟没有一个职业会是必然的天使或恶魔。

对于霸凌、童年阴影的描写也是入木三分,道出了一名犯罪者的成魔之路,同时也提醒著我们,一起犯罪中应该受到检讨的,远远不止是最后痛下杀手的那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有意无意推了一把。

比较可惜的是,因为大部分相关人物都是姓潘,又因为连续杀人案的持续进行,造成大量潘姓人物都只是过场,阅读的同时可能就需要做笔记才能协助记忆,不过这算是这类推理作品的共同原罪,也或可算是类型读者的乐趣之一。

另外,作者很擅长描写动作戏,看到小说中的警匪追逐,都想是在看一场电影,这点也体现在作者后来的《悬案追追追》中,要知道用文字表现动作戏是相当困难的,很容易就会流于杂乱,作者在精采与流畅之间把握得相当得宜。

整体而言,就算撇出推理,将老警探视作全书主线的话,也是一部十分优秀动人的作品,而且书中对过往年代的描述,对于曾经历过那段的台湾人,或许会觉得特别有感触。最后,以老警探对「第四象限」做的注解作结:

这个世界就像第四象限一样,里头有正、有负,就好像现实中有好人、有坏人,不是吗?不过幸好这个区域是正号始终在前面,也就是意谓著邪不胜正,好人终究都能压过坏人,所以我们国家才能够一直进步。

 

 

如果想了解更多台湾推理的作品,欢迎关注FB专页台湾推理推广部

 

欢迎追踪我的粉丝专页枫雨的创作者笔记

 

同场加映:

天地无限—血雠的荣光—走在时代前端的科技犯罪小说

天地无限—悬案追追追—当周星驰遇上福尔摩斯(总评:9/10,强烈推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