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都喜欢轻松的文字,就如同上世纪90年代初《戏说乾隆》出现时,大家都以新奇好玩的态度来看这部空前绝后的电视剧,它也以不同的视角向我们述说了乾隆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尽管有很多都是虚构的,但是在当时,确实另辟蹊径地向我们展开了一部清朝野史。

现在的书籍作品也慢慢摈弃了规规矩矩写文章地形式,而突出了在语言上地多变和形式上的混搭。

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看似绕口令似的题目,正是出自陈舞雩之手,他的《孔子,人生不苦旅》就是以一种调侃似的风格写出孔子以及弟子的生活的。

陈舞雩,陕西西安人,掌阅签约作家,知乎高赞答主,擅长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传播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于《课堂内外》《安康文学》等杂志多次发表文章。

他的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则是一本抒写唐朝诗人的历史传记。

唐朝是我国最繁荣的朝代,唐代的诗人更是独特的存在。

唐朝诗人的诗歌一直为世人称道,他们的诗歌陪伴了我们的学生时代,可他们的故事我们却所知甚少。本书再次拾起那些诗篇,带领我们倾听他们的故事,带我们认识放荡的李白,忧愁的杜甫,佛系的王维……或暖心、或悲伤、或励志、或荒唐,这些故事,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一、年少不懂孟浩然,再读懂时已惘然

可以说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旅游达人,骨灰级驴友、背包客,传闻大半辈子都在旅游中度过。他爱写「山水田园诗」,「旅行诗」来记录自己游玩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感的点点滴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要说发朋友圈,孟浩然应该有很多内容,虽然他的诗没有其他诗人数量那么多,但绝对是个喜欢游山玩水,有很多经历可写的诗人。孟浩然的诗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

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那个时代,普遍的倾向隐居,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这里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不得不羡慕这样的诗人,真的能把日子活成诗。

二、「人见人爱」的贺知章

少时的贺知章勤学上进,十多岁便可写诗赋文,在当地小有名气,可无奈时局动荡,迟迟不能实现入仕报国的理想。直到公元695年,武则天恢复科考,贺知章一鸣惊人,一举成为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史料记载的状元,时年贺知章已36岁了。

有人说,贺知章是官场上诗写得最好的人,也是诗人中官做得最高的人。其性格豪放,为人不羁,而贺知章的诗歌以绝句见长,写景、抒怀从容不迫,淡而有味。年过不惑时写出了《咏柳》,一时成为街头巷口黄发小儿都会诵读的童谣。

历史上的贺知章与李白还有伯乐与千里马之缘。贺知章和李白都好吟诗作赋,都好修道,都好美酒,初次见面便一见如故,居然还有点相见恨晚的遗憾。正是因为贺知章的举荐,李白终于被唐玄宗任为翰林待诏,实现了自己入仕的小目标。

看过《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这本书后,真是深深沉迷其中。和其他的唐诗不一样,作者将自己置身在诗人的身边,或是朋友或是亲人。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十二位诗人的十二种人生旅程,一段鲜活的大唐荣耀。

正是由于诗人的恣意人生,造就了唐朝文学史上的一抹亮色,时至今日,我们提起古代诗歌,最先想起的也是唐诗这个镌刻于每个人心中的这两个字。

无论你是喜欢唐诗的韵味还是好奇唐朝诗人的生活,这本书中都有你想了解的唐朝。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曾经的少年郎都已经离我们运去,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从他们的作品中学到每个人的经历,从诗歌中体会当时古人的心境。


在看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肆意人生》这本书之前,我曾经看过作者陈舞雩 的《孔子,人生不苦旅》。

当时我家的孩子比我更喜欢看这本书,天天拿著不肯放。所以看见陈舞雩发了第2本唐代诗人的传记之后,我立刻就买了。

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和之前的《孔子,人生不苦旅》有相似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相似之处在于,都是用一种很调侃的语气讲述了这些历史名人的传奇故事,总结了他们的一些成就。这些本应该藏在史书中的故事经过作者陈舞雩一番描述之后,褪去了生涩,变得非常容易接受,生动活泼。

这些唐代的著名诗人在书中已经不是课本上那种刻板的古人,变成了历史中非常生动的一个人物。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往往要结合作者当时的经历和环境背景来看,才能理解诗人写这首诗时候的心情和用意。

在课堂中的语文学习中,诗人背后的历史背景往往是非常生硬的,以至于每一位诗人的背景在我看来都大同小异,才华横溢却仕途屡受挫折,最后穷困潦倒的居多。

看完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肆意人生》之后才发现,即使是穷困潦倒,仕途不得志,也是有很多种不同的情况的。

比如孟浩然的不得志和王维的受挫就完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孟浩然的抑郁不得志,是一辈子都没有跨入过仕途,一辈子都在寻求能带他进入官场的途径。我有满腔才华横逸,空有抱负却无人欣赏。他的这种抑郁心情和大诗人李白的浪荡人生,其实是异曲同工的。

而王维出身士族大家,他的不得志,和苏轼可能是有点类似。他们都是做到了挺大的一个官儿,但是因为政治倾轧而丢官,沦落成沦落底层。

看完诗人们的经历,再回过头结合他们当时所做的诗句,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孟浩然写的诗里面,往往有一种淡泊名利,安安静静的乡村风格,而王维的诗有时华丽明亮,也有过感怀身世,也有过壮志豪情。

他们所经历的事情赋予了他们对于人生的感悟。他们的才华让这些人生感悟成为流芳百世的诗句,供后人品味。

顺便说一句,王维也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他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简直是写景的最佳范文,反复琢磨几十遍,也不会腻味,这样的美景和美文怎么念都念不够。

看完整本书之后,你会发现这些唐朝诗人的人生故事和唐代的历史进程是分不开的。

从初唐的王勃开始。这文中选择的12位诗人,经历了开元盛世,女帝继位,安史之乱,以及唐朝后期的败落。可以说这本书写的不仅仅是诗人的故事,也是李唐盛世的故事。

一代一代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打马进长安,想要一夜看尽长安花,建立自己的一代辉煌人生。

命运赋予了他们不同的际遇,他们的人生不能逆转历史,只能顺著历史的进程向前,不管前面是花团锦簇还是一片泥潭。

无论这些年少的诗人,他们的命运之后如何坎坷或者悲壮,在语文课本上都已经为他们注解了历史对他们的评判。

也许在他们的年代,他们认为自己是失败的,或不幸的。而在我们看来,他们用自己的诗词为李唐盛世做下了最好的记录,也留下了中华文化历史上最灿烂的那朵牡丹花——唐诗。


关于少年,我们有著太多的想像,只是身处少年阶段的人无所感受,或感受不深,往往在回忆中才发现少年的珍贵与美好。如果我们能在少年阶段阅读《少年安得长少年》,或许能做到当局者不迷,旁观者不清。

《少年安得长少年》的写作背景应当是盛唐,印入眼帘的是王勃、陈子昂等一众风流倜傥之少年,然而他们当时很得意、很放纵、很青春,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走向,在岁月洗礼中日益褪色。也许,每个历经少年的读者都有这样的经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不是每一个时代都能称之为美好的,纵观历史长河,我们悲痛、焦虑的时间是漫长的,即使在路不拾遗、门不闭户的太平盛世,敏感的人也会时而心有千千结,不是因为没有经历过动乱就陶醉于灯红酒绿,而是能穿越时空了解自我使命。

滕王阁因为一位少年而闻名,这是文学佳话。本以为开明社会是不会有太多的顾虑,但是读者如果真的能穿越,才发现阶级、身份、地位、钱财在任何时代都是极为重要的,才气与之相比,是无法媲美的。不过,滕王阁造就了王勃,王勃也成就了滕王阁。据说,开篇几句极其平淡,没有走出所谓的套路,然而笔锋一转,犹如九天瀑布让你我大呼过瘾,这哪里是写景抒情,明明就是意气风发。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勾勒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虽然有点化典的意味,但是毕竟是原创,能赢得满堂喝彩那是意料之中。

当代,唐诗启蒙的孩童总少不了对陈子昂的敬仰,简简单单的数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字字都平淡无奇,词词都惊心动魄,当一个人身处天地之间,才发现自我的微不足道。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尤其在现代水泥与钢筋构筑的都市中,最不缺的就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很难找到这种因孤独而引发的清醒。当然,陈子昂是幸运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能够在二十八岁实现别人五六十岁都无法企及的功名,但是命运弄人,与王勃相似,陈子昂早早地弃世,像流星一样光茫四射又黯然神伤。

上官婉儿,我记忆中翩翩起舞的少女,却生活成森严壁垒的宫墙。生为皇家人,却失去了凡人最基本的快乐,没有自由就如同笼中鸟,尽管锦衣玉食,但是如井底之蛙,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仰望星空,外面的世界燕歌莺舞,而婉儿却只能冰封雪飘。禁锢在高高大大的宫墙中,每天还要做重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件很残忍很痛苦的事情。然而,苦中作乐总是可能的,苦是大环境,乐是小宇宙,以苦境写乐情,不妨认为是对文思另一种点燃,不是有句话说得对,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吗?终究,她作为华夏史上第一位女帝的影子存活下来,开启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崭新篇章。


前世照入今生

央视有档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其中一期是展示李白的唯一真迹《上阳台贴》,不过最让我感动的是它对今生的影响,用现代演绎的方式朗诵的那首《如果没有李白》「如果没有李白,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不过千年前少了一个文学家。《全唐诗》会变薄一点点,但程度相当有限。如果没有李白,几乎所有唐代大诗人的地位都会提升一档。李商隐不用再叫「小李」,王昌龄会是唐代绝句首席,杜甫会成为最伟大的诗人,没有之一。如果没有李白,我们应该会少背很多唐诗,少用很多成语......」

只一个李白,就给我们的文学留下不可取代的成就。不管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时期,因为当时的国情,每个时期都有诞生很多影响至今的诗人,整个唐代的文学造诣都是世界文学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国家宝藏》这档节目,当我们阅读历史的时候,就少了很多感悟之心。如果没有陈舞雩的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我们不会了解千百年前唐朝那些有故事的诗人。作者用现代独特的讲故事方式,结合流行的词语和段子,拉近了我们和这些历史人物的距离。即使被后世夸的在神乎其神,他们曾经也是普通人,也会经历悲欢离合和人生不如意,只是我们生在不同的年代罢了。

这本书讲了唐朝12个代表性人物的故事:历经意外横祸仍然不会丧的王勃、一生错付想当侠客的陈子昂、记忆中才貌双全却被宫墙禁锢香消玉殒的上官婉儿、顺风顺水解甲归田的老头贺知章、童年与他一个有故事的孟浩然、本是世界的错却以佛系为谎言的王维、无酒不欢输出全靠吼的谪仙人李白、征战沙场做一个特立独行的高适、纵横边疆少年风马的岑参、平平无奇只有六首作品连传记都没有的小人物王之涣、即使命运不公仍然坚持本心的王昌龄、官场不得志却依然忧国忧民被堪称史诗的杜甫。他们用各自的人生故事,给我们新一代年轻指了不同的方向。除了这些故事,本书还有一些唐朝的科普和八卦,相信大家都喜欢看唐朝诗人的朋友圈,有多少是互相认识互为知己,他们彼此之间又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有趣故事。

曾经我们都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有一天被现实社会磨平了棱角,就成了所谓成熟的大人。选择怎样的路,就会有怎样的人生,想要奋力一搏也好,想要平凡也罢,只要自己承担的起一切结果就好。看著曾经那些古人带给我们的经验,但放到自己身上,想要感同身受就要自己去付出去体会。这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有的可以尽力争取,也有意外的失而复得,但生命只有一次且一直向前,开弓没有回头箭,「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潇洒快意的生活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我记得,他那不可一世的狂妄,纵然相隔千年,亦能对酒入肠,奏上一曲霓裳。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作者的名字,嗯,陈舞雩!嗯?这不是那个写《孔子,人生不苦旅》的作者吗!想到这不禁兴奋起来,可要知道,当时看这本书的我可是笑得合不拢嘴啊,可能也是因为本人笑点低的原因。一看是这位作者写的,那就准是一本诙谐幽默的书了,果不其然,每一章的封面都是一位诗人的超可爱画像和一段小小的文字,看到这,嘴角不由上扬。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李隆基的「开元盛世」,这些在历史书上都有记载。当时学习唐朝的时候就觉得唐朝真的是属于把当时的优势发挥到了极点,不管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等各个方面都十分出色,个人觉得唐朝时期的外交真的是面面俱到,当时周围的其他国家都与唐朝交好,相比其他朝代,唐朝属实国力非常强盛。所有的所有,在当时相对稳定安宁的环境里,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诗词文人雅士。

作者在这本书中凝练的讲述了各个唐朝诗人的志向、兴趣等,一般的时候,还是不容易把这些平淡的语言记在心里,通常看这种类似书籍时,看著看著就觉得心烦气躁,但这本书就不会,因为作者擅长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文艺中又不失幽默,让人读起来很轻松。作者把这些诗人给他的感受都写进了这本书,有的时候也会觉得这些诗人就在我们眼前,穿越几千年的时间,去切身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

其实本人最喜欢的诗人是王维。这时有人可能就会问了,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李白,他的诗家喻户晓,随随便便就能朗朗上口,还有李荣浩的一首歌也叫《李白》,你为什么最喜欢的不是李白呢?嗯······李白也是喜欢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浪漫豪放,也挺对我胃口,但是为什么最喜欢诗佛王维呢?本人喜静,而诗人王维精通诗、书、画、乐等,简直算是全能了吧,其多咏山水田园诗,书画后人更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王维的技艺也是不容小觑的啊!而且,李白和王维之间不对付!具体怎么回事,就来看《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吧!答案都在这本书里面!

在这本书中,作者总共写了十二个故事,而这十二个故事,又何尝不是十二种人生!作者写的不仅仅是故事,同时还是历史。才华横溢的王勃英年早逝,惹人怜爱的婉儿终其一生都困在九重深宫,坚守本心的王昌龄最后会死于非命······以及那很多很多不忍卒读的遗憾,这些结局是谁也不忍瞧见的,作者只能如是记述。因为这就是历史,是无法改变剧情的故事。但他们写的唐诗,证明了他们的存在,他们曾经,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愿你能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保存好自己心中的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