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这本书豆瓣评分还挺高(8.2),但是看了看评论「 第一个故事是杀妻。第二个故事是操妹。   第三个故事是死姐。第四个故事是群P。   第五个故事是溺童。第六个故事是返童。   第七个故事是兽交。第八个故事是异装。」就不太敢看了…求教,如何欣赏这本书?


确实很好看。

看到那些细小破碎、十分阴暗的思绪被人如此冷静地讲出来,口吻是那么粗野直白,很爽。

这本短篇小说集的主题是爱和成人礼。如果说书里短篇中的「我」都是作者某一面的戏剧化,那伊恩·麦克尤恩在我心里就是个瘦弱焦躁,缺乏指引的青少年形象。这个形象能引起几乎每个走过青春期的人的共鸣:漫无边际的思索、意义不明的行为、没有安全感、渴望性。这些连结著情感的青春期生理需求在小说里被粗暴满足,以灰常肆无忌惮的方式。

我中学读了英文版《水泥花园》。那会想过作者为啥一定要把事写得这么重口,开始以为是风格使然,后来觉得有可读性上的价值,因为看著觉得还挺爽——看那些现实里显然无法发生的遭遇里的人们会怎么面对,他们会如何寻找并满足自己的需求,最极端的情况下他们会如何给自己举行「最后的仪式」并完成再成长。《爱无可忍》里印象深刻的是那段反反复复又絮絮叨叨的热气球开头、在帕克骚扰下乔内心的愁绪(对自己的间歇性强烈否定真的很有同感。

对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是对人性的猎奇、对伊恩·麦克尤恩化漫天愁绪的想像力为文字的兴趣支撑我看的。

感觉对有些人来说,写小说真的是非常好的疏解方式,不管怎么抑郁怎么作都没事(大雾)。


(在别人的大力推荐下看完了。

非常有才华。伊恩麦克尤恩对《化妆》那篇说的那种「敏感而善于内省」的人简直了若指掌。

那些沉浸在自己孤独又陌生的精神世界中不可自拔的主人公、那些野蛮黑暗的激情被冷静、克制地从流水般的叙述里浮现出来,读的时候有股淡淡的哀愁感,先是沉浸其中随后又脱离,最后一种对身处的「现实」新鲜好奇的印象扑面而来,身边人的每一句哀叹、拂过的每一缕风都能深深感受。

能看出来作者很喜欢用中性简单的辞汇组合干脆利落的并列句,插入语跟从句难得一见,读起来的观感是非常干净,就像他在这些短篇讲述的那些犹如寓言般的故事似的,完全出于想像的构筑,由心绪变化和感受构成的种种,并不来自于现实,跟繁杂的现实隔得远远的。是那种喜欢坐在家里望天的人写出来的小说。

而既然写的是边缘人物的内心感受,那么乐观主义和光明灿烂的生活便当然不存在。

这本书豆瓣评分还挺高(8.2),但是看了看评论

「 第一个故事是杀妻。第二个故事是操妹。第三个故事是死姐。第四个故事是群P。第五个故事是溺童。第六个故事是返童。第七个故事是兽交。第八个故事是异装。」就不太敢看了。求教,如何欣赏这本书?

「怪诞、性、乱伦......「这些确实是构成八篇短篇小说的内核和情节发展的推动力,但这就是作者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呀,只有透过这些才能最好地展露作者的才华,看小说也有好几种看法,有些是故事,有些则是看叙事方式和结构,而这本书看的是想像力。


八个短篇分别经由青少年男性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八段情节各异却又情绪共通的故事,或恐怖或暴烈,或残酷或变态,或荒唐或魔幻,同时却既温柔又感伤;就像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疯魔而又伤感的青春期,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烛照出自我的「青春残酷物语」。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伊恩?麦克尤恩

我被推荐读这本书之前已经了解到这本书的扭曲感和黑暗面,但在读这本书还是感觉到作者用词的大胆和奇特的想像。 这本书是由恐怖尤恩的七个短篇小说组成,我特别喜欢第一篇《立体几何》,在某个数学几何的组合让自己厌烦的妻子消失。可能我对这种空间的探索特别感兴趣,所以很期待还会有这样猎奇的想法在后面出现。果不其然,后面并没有这样的故事。(莫名想笑) 读后面六篇,我像是在嗅黄色小说的样子,贪婪地想看那些肉体的堆叠,所以真的提不上有趣。哥哥对性的幻想,拿妹妹来满足自己;让陌生女孩为自己手淫,并让其溺亡致死;舞台剧上排演「人体艺术」,两个人公然做爱;阿姨将自己打扮成女生,一个同性恋的悲剧;还有讲述了一个巨婴被母亲抛弃不得不成长,渴望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活著。最后,有一篇和本书同名的小说,我觉得一反本书的色调,最后结局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幸福。这也许是作者真正向往的故事结局吧。 当然了,这世界上有的人就喜欢脏兮兮,阴乎乎的东西,所以谁要是想体会一下什么是脏兮兮的孤独,倒是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 我会再看恐怖尤恩的作品的,我想看他清奇的脑洞,不是想要看那些故事有多恐怖,我想看看那些故事有多美。相关推荐:书籍:《时间的孩子》《阿姆斯特丹》电影: 赎罪

喜欢读书的话,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姓淡名水」

回复「电子书」,百万免费精选电子书等你领取!!!

http://weixin.qq.com/r/4C5pcUrEdxcIrQ4S93vy (二维码自动识别)


最近刚刚看完这本小说,正好说说关于这部书的一点感想以及由此产生的关于阅读的一些想法。

之前没看过麦克尤恩的东西,这本书的题目看上去也十分岁月静好,有点安妮宝贝的神髓,但第一篇《立体几何》就给我看惊了,主线讲了一个神经兮兮的男人从父亲的日记中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折纸术可以让一张纸在经过特定的方式折叠后凭空消失,副线讲了这个男人和妻子之间不咸不淡的乏味生活,最后结束在男人在床上情不自禁地用该折纸术将妻子的四肢和头来回折叠,然后啪妻子也凭空消失了。

第二篇家庭制造讲述了正直青春期的哥俩为了进入成人世界做的各种尝试,抽烟喝酒吸大麻骂脏话,最后一步就是结束自己的处子之身,兄弟两选择了同一个对象,而弟弟在这之前想进行练习于是选择了自己十岁的妹妹作为对象,这篇的高潮就是叙述弟弟怎么勾引妹妹完成性交行为,用一种孩童的视角去描述一件邪恶的勾当。

剩下的故事风格也都是一脉相承,几乎都是瞄准人性之中幽暗丑恶的角落,笔调冷峻,笔法精准,勾勒出一副副下水沟似的人性切面,初看这条沟气味刺鼻,垃圾漂浮,但仔细观察,也能看到浮藻游虫在里面肆意畅游。

我无意从心理学、社会学的层面来剖析这部小说集,那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的事,我想从一个文学的角度谈谈这样一部作品它有什么价值。

艺术在于用艺术家的视角去呈现一种真实,无论这种真实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对于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来说,更加习惯去阅读一些赞扬人性真善美的东西,例如《奥德赛》,《诗经》,《悲惨世界》、《红楼梦》,或多或少地都包含著肯定人性中「阳」的一面,可是像《最初的爱情》这本书通篇都在描述一种丑恶的行为或者变态的心理,这样的文字到底有什么价值,或者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这样的文字。

说到这里还得先提一提现代文学的鼻祖,表现主义先驱,卡夫卡,他的变形记讲述了一个推销员某一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甲虫的故事,背后的隐喻就是人被社会所异化,人面对社会的陌生感、恐怖感和孤独感也成了卡夫卡所有作品的主题。自卡夫卡以后,作家们的笔触在描绘人性的「阴」面上走得越来越广阔和深入,人生的虚无性,荒诞性成为了现代文学的母题。

说回到这本书本身,麦克尤恩厉害的地方在于用极度克制而不带道德评价的叙事口吻将一件明显带有道德瑕疵或者违背正常伦理的事情进行拆解,比如家庭制造这篇讲述的诱奸妹妹这种事情,他的叙事视角是「我」,「我」是一个12岁的烂仔,青春期的男性总是带有一种原始的邪恶,这种邪恶往往伴随著性意识的觉醒,麦克尤恩选择将这种恶以一种极端的行为释放出来,同时妹妹的反应也很有意思,一开始不明就里以为真的是在玩游戏,后来却也在「我」的影响下一步一步完成了这个行为,行为结束后开始大哭,「我」的反应是我终于操过了。

诱奸幼女这一行为从现实角度看当然是违法而且不可原谅的恶行,但在文学创作中麦克尤恩准确地抓住了「我」的行为动机和心理,让读者去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它就是无意识地或者是青春期中本我的一次夺权,这个叙事过程中没有任何作者本身的道德判断和评价,只是如实地传递信息和描述行为本身,最后甚至产生了一种令人背脊发凉的诗意。

我一直认为,艺术家应该有道德标准,但艺术不应该有存在即合理,负面的,黑暗的,有毒的东西存在并且一直会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越了解人性中灰色地带的东西才能更了解人本身到底是什么,尼采说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很多人不愿意甚至逃避人生中负面的东西,觉得是负能量,可人这一生就是不断靠近死亡的过程,认识死亡乃至接受自己必定会死去是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这已然就是一个最大的负能量体了。

有的人一直拒绝接受人生邪恶的一面,进入社会后发现会被上司揩油,被同事打小报告,被欺骗,被背叛,恋人离开,亲人离世,然后就虚无了,三观动不动就崩溃,觉得为什么人生会这样,但其实人生本来就这样,充满希望、爱、勇敢、忠诚,也充斥著背叛、憎恨、怯懦和绝望。

至于一些极端的情况比如强奸、凶杀等等,在现实生活中我相信没有人会愿意自己经历这些,但是艺术,文学给了我们一扇窗口或者通道去认识获得这里面的经验,这些经验存在于人性之中,也存在与生活之中,了解这些经验其实也是更加完整认识人,认识自己的过程,这也是我说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好的作品可以让人的大脑变得更丰富,思想变得更活跃,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多元化。

人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创造意义。

以上


《The first love,the last rites.》

全书没有爱情,只有仪式。


我被蝴蝶那篇吓到了,怕吵醒女孩把她轻轻放到了运河里。。。这么温柔的语气杀人,看得我整个人发麻


用云淡风轻的笔触去描写 是重口味的最高境界

说实话 每篇故事的总结可以说是很到位

不过也太露骨 事实虽然是这样但每一篇 其实非常 极其 隐晦 晦涩如果走马观花 绝逼是云里雾里 反正 这本书值得一看 一定要看

不会失望的

欢迎你来到伊恩的恐怖世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