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4453_10151916159111909_675946043_o

摄影:黄昱铭/玉米


 

最近连媒体记者自己都开始在那里说什么记者东、记者西的。记者这行业又重新被追出来放大检视的同时,我们要来聊一聊到底「记者的专业是什么?」而「专业的记者又是?」,接著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会特别整理成「记者专业」或者「专业记者」这两类,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体两面的说法。

记者这个行业就是比其他行业要了解更多内容,除了自己记者伦理与技能之外,最重要的是背后至少要有一门非常熟悉的议题、学科、内容或者产业。否则哪有可能深入报导?如果连ABC都要问专家,那么记者就只是单纯报导浅盘的讯息而已,并不能真正发展议题,进而追踪与其他台不同的独家。

我自己是科学人出身,转换跑道到媒体人,在制作节目、影片、业界广告的同时,最基本科学脚本背后的基础在团队里不了解,就只能用最最浅的方式去完成内容。因为太过于深入,没有知识背景的人会很自然地抗拒不去学习,十个里面有九个都会回你一句:「交给专家就好了。」,今天我们自己就是内容产制者,如果没有基础的背景知识,如何跟专家沟通?又如何把专家想做的那种硬梆梆的内容,透过我们的消化后转换成大众能够接受的、深入浅出的内容?

我认为的重点,记者本身是一份工作、一个职业,要发挥自己长项去报导最好的内容,势必本身就拥有一项专才,无论是产业还是知识领域。举例来说,要报导科技产业的记者,至少对一些专有名词和背后的基础原理要有所了解,才不会因为厂商为了美化和包装自己的商品而过于夸大,而自己无从判别。

不了解内容的记者、甚至是其他的内容制作人员,就只能不断重复最简单的话语,一次、再次、好多次....,这样子的新内与媒体内容会有深度才奇怪。

也就因为现况如此,所以最容易的做法就是去「转写」国外已经消化过与整理过的外文内容,变成中文,然后拿来报导。这样还算不错的,至少报导人知道哪里去找到想要报导的主题与领域,但是大多数的从业人员,就只能看最表象的网路平台,看最近大家讨论什么最红,就只报导这些。当然长久下来,看新闻的人越来越没有知识、没有常识,做新闻的人也没办法在同一条线当中累积知识能力,恶性循还、加上新人变成老屁股后,就更不知道该如何让未来的内容变得更有内涵与差异性。

最后,我真的不要求不同线的记者在自己领域要变成博士还是权威,但我希望至少最基本的ABC和知识或产业动态,要能够比一般人熟悉更多,再经过时间与经验的累积成为半个甚至是真正的专家。记者身为媒体人、报导人的一员,当社会负予特殊待遇与眼光的同时,责任就是产制有重量的新闻内容,这样才不愧对自己站上的这个位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