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今天(10日)公布经济数据,由于国内需求疲软,中国8月生产者通货膨胀降温,显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成长正在持续放缓,在与美国爆发贸易争端之际,凸显出更高的前景风险。

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天表示,衡量工业收益的指标─PPI(生产者物价指数)8月年增4.1%;相较之下,7月年增4.6%。根据路透社调查的分析师预估,8月的PPI将成长4.0%。

PPI是用来衡量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需采购品的物价状况。若以月增来说,中国8月PPI从7月的成长0.1%,上升至8月的0.4%。至于原料价格在8月则是年增7.8%;相较之下,7月是9.0%。

在此同时,尽管面对美国总统川普升高关税战的风险下,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可能希望持续聚焦在经济成长、而非控制价格,但中国8月消费者通膨超过预期。

官方数据显示,8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2.3%,自今年2月以来增速最快,并超出2.2%的预估、以及7月的2.1%增幅。若以月增而言,8月CPI较上月成长0.7%。

其中,由于蔬菜价格上涨、猪肉价格回升,食物价格指数年增1.7%,至于非食物价格则成长2.5%。由于中国自8月爆发非洲猪瘟(ASF)疫情,在10月长假来临之前,需求增加已带动猪肉价格上扬。

澳盛银行(ANZ)经济学家Betty Wang表示,尽管第三季工业生产疲软,然而,像是增加基础建设支出等国内政策,可望对第四季工业商品相关的价格提供部份支撑。

随著国内和国外需求放缓,以及8月的官方和民间工厂调查中,出口订单衰退幅度扩大,投资人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感到不安。

美国总统川普7日放话,除了正考虑对2,000亿美元进口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他还有意对另外2,67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一旦川普的威胁成真,他扬言课征关税与已经实施关税所涵盖的商品,将超过美国向中国购买的所有商品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