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比亞迪,那可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軍車企;說到德國戴姆勒,那可是世界汽車製造業巨頭。那麼二者合資共建的新能源品牌——騰勢,想必應該也是數一數二的吧?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深圳騰勢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早在2010年就正式成立了,為國內最早步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汽車公司之一,量產車型在2014年就開始上市銷售了,彼時特斯拉也還沒火起來。但是擁有這麼老資歷以及有兩大汽車公司支持的騰勢汽車,卻很有可能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第一個被淘汰出局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月銷量不足兩百,騰勢汽車難以「騰勢」

被寄予厚望的騰勢汽車且不要說帶來盈利了,目前的狀態就是巨虧。且不說別的,創立以來到目前位置僅有一款產品,與今年火出天際的造車新勢力動輒「五年八款車」的計劃比起來,簡直落後太多!

2015年的銷量只有2800台,去年的銷量稍微好轉也只有2287台,而到了今年,就拿七月份的銷量來說,僅有149台,看樣子2018年騰勢汽車也是慘淡收場。

與騰勢汽車呈兩極分化的則是母公司比亞迪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的紅紅火火,在8月份新能源車輛就賣出了21838台,同比暴增85%,旗下的「王朝系列」的唐DM、宋DM以及元EV360一個個「驍勇善戰」。相較之下,騰勢汽車真是無人問津,難以「騰勢」。

技術續航雖有優勢,設計不對口味價格高

騰勢汽車的技術和續航能力在業界是獲得認可的,騰勢500的磷酸鐵鋰電池容量增加到了70千瓦時,NEDC綜合工況續航里程超過了450公里。而且在未來,騰勢還會換裝能量密度更大的三元鋰電池,續航里程也將輕鬆突破600公里。

不過騰勢汽車的設計造型卻遭到許多人的詬病。作為一款正向開發產品,騰勢汽車超大的「軸長比」加上略高的車高設計,即便用料的確精良,做工確實頗具匠心,整車看起來仍然像個怪異的MPV。與此同時,騰勢汽車動輒三十萬元以上的售價並不具備競爭力,自然銷量也就十分慘淡。

騰勢未來何去何從,恐難以維繫遭淘汰

那麼騰勢汽車的未來何去何從呢?是否能夠實現觸底反彈?目前來看,恐怕十分困難。

首先騰勢汽車是成也合資,敗也合資。比亞迪和戴姆勒雖都為出色的汽車公司,在騰勢汽車身上兩者都想 學習借鑒對方的長處,因此都沒有投入最好的資源。其次在騰勢汽車的合作中,比亞迪汽車從戴姆勒身上學到了先進的整車開發流程,戴姆勒在新能源核心部件研製上則是積累了不少經驗,雙方都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了,對於騰勢汽車也有點放任其自生自滅的意思。騰勢汽車的未來並不看好,很可能,不久之後便會遭到淘汰。

結束語:騰勢汽車的發展頹勢令人惋惜,它並沒有像人們預期那樣在新能源行業領先,反倒是沉淪了。並且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諸多造車新勢力都加入了這個市場,傳統車企則不斷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新產品。面對這樣的市場情形,騰勢汽車缺少競爭力,很大可能就是第一個出局的。


雷聲大雨點小的騰勢汽車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越來越火,也帶火了一批新興的汽車品牌,比如拜騰,小鵬等等。然而,騰勢汽車,這個由"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導者"比亞迪,與"世界豪華車製造巨頭"戴姆勒,強強聯手而成的一個汽車品牌,自2014年入市以來,始終不溫不火,甚至幾乎沒有存在感。

最近,騰勢汽車官方宣布要推出一款新車,暫定名為騰勢500,補貼後預售價29.98萬元-32.98萬元(因為新政策暫未出台,所以此價格為官方預估終端補貼後的預售價)。

騰勢目前旗下有三款車,不過其實就是一個車型——騰勢400,根據配置不同分為時尚版、尊貴版和榮耀版,官方指導價為36.98-43.28萬。從定價上,大家不難看出,騰勢其實想走的就是高端路線。

這也很好理解,畢竟雖然說是比亞迪和戴姆勒合資,廠房也在比亞迪的園區,但是實際上,焊裝和總裝車間是戴姆勒賓士標準的裝備產線和人員培訓,品質門檻也是戴姆勒賓士的標準。衝壓件大多是日本和法國生產,塗裝的厚度硬度標準也是賓士標準。

從上面的資料來看,其實騰勢400敢賣到30萬+還是有底氣的,但是實際上,2017年度,騰勢汽車累計銷量僅為4713台。

雖然出生好,但是騰勢400無論是外觀還是配置都著實對不起它的「身價」。先看外觀,騰勢400的設計師,據說是戴姆勒集團的設計大師穆雷,大師做過邁巴赫,保時捷911的設計總監。一聽這頭銜,是不是很期待?嗯,騰勢400長這樣:

聽說大師是特意為了中國市場設計,還做了很多前期調研,不知道大師是不是對咱們中國文化和中國審美有什麼誤會。

外觀這個東西見仁見智,刀妹個人是不太能欣賞這種大師作品,但是這個配置就真的讓刀妹看不懂了。

一台起步36萬多的電動車,沒有標配天窗就算了,反正一年用不了幾回,但是為何入門版竟然是鹵素燈?加4.6萬的尊貴版才有氙氣大燈。至於LED大燈?不好意思,頂配也沒有。

當然,要表揚一下的就是騰勢的安全配置真的很高,標配6氣囊,胎壓監測、ESP等等,再加上C-NCAP五星的碰撞成績,安心度非常高。

如果說是第一次做新車,不懂行情也就算了,後期改款的時候,換個新造型,把配置加足了,說不定還能挽回一下。結果,騰勢400自從2014年10月上市之後,3年內,騰勢汽車僅對其進行了一次電池容量的擴充。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今天,騰勢汽車無論是產品還是技術更新,都遠遠落後於其它企業。更糟糕的是,騰勢也沒有重視營銷和渠道的建設。截至2017年,騰勢汽車僅在全國9個城市開設15家經銷商門店,渠道建設進展相當緩慢。

騰勢汽車銷量的低迷,也對比亞迪和戴姆勒雙方的合作產生了一定影響。早在2016年底,騰勢汽車的母公司--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就正式更名為深圳騰勢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雖然此次更名並沒有變更雙方股東的股比結構,但從去掉"戴姆勒"一詞可以看出,賓士方面對騰勢的支持可能遠沒有最初的那麼堅定。

另一方面,2017年7月,賓士的母公司戴姆勒與北汽聯姻,其合資打造的EQ電動車將擇日誕生。不難看出,賓士雖然還沒有徹底放手騰勢,但是顯然已經轉投向了新車EQ。

其實,在刀妹看來,騰勢有點像是個利益聯姻下誕生的孩子。比亞迪看中賓士的豪華品牌和造車工藝,賓士看中比亞迪在電池核心技術方面的優勢,於是雙方愉快的達成協議造就了騰勢。

然而,無論是比亞迪還是賓士,都有各自的新能源產品線,自然沒有多餘的精力投入到騰勢當中。即使是2017年5月,雙方各自追加了5億人民幣的投資,也不過是用於擴展銷售渠道和服務網路,對後續的研發投入甚少提及。

甚至更令人尷尬的是,騰勢至今都沒有一個清晰的產品規劃。就連即將推出的騰勢500,也不過是官方給了個公告和官圖。

對於騰勢500,刀妹覺得也不是完全沒希望。一方面,在價格和配置上,如果騰勢500的配置能再豐富一點,配合終端的優惠,性價比還是不錯的。

另一方面,有比亞迪的電池技術支持,騰勢在電池系統方面也有一定優勢。據悉,騰勢500的電池系統將會迎來較大幅度的升級,其能量密度將會由現款的95.6Wh/kg提升至105.72Wh/kg,百公里耗電量也將由現款的17.4kWh/100km降至15.9kWh/100km,這一系列改進這使得新車的綜合最大續航里程提升至451km,60公里/小時等速續航里程提升至635km。這在同級別的純電動車當中,毫無疑問是處於領先地位的。

但是,騰勢在品牌定位方面還不夠清晰,想打特斯拉,但是產品力又不夠,打中低端產品,這價格也不對;而且產品的未來發展方向也沒有一個合理的規劃,這對於一個新品牌的長期發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刀妹認為,騰勢如果想要翻身還是很難的。

你覺得比亞迪和賓士合作的騰勢,為什麼火不起來?

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一是整個市場大勢不好。儘管電動車吹得天花亂墜,但受制於電動車續航里程和充電時間,純電動車賣得很少,除了北上廣深、杭州等幾個限牌城市外,幾乎都賣不動,而且賣出去的純電動主要是商用車、或是網約車,真正的私人用戶少之又少。純電動目前占汽車份額不到2%,騰勢自然也不會賣得好,從先驅變成先烈了。

二是騰勢產品本身的問題,說白了就是長得不好看,在顏值就是正義的今天,不好看幾乎是致命缺陷。據說設計是有戴姆勒方面來操刀的,連比亞迪都看不下去,雖然比亞迪的車也不咋地。

其實,騰勢產品本身並不差,由比亞迪和戴姆勒聯手打造。從性能上而言,騰勢可能是國內唯一可以跟特斯拉相抗衡的車型,因為蔚來ES8的車型要在2018年才開始交付。

在售的騰勢400搭載62kWh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之前為47.5kWh),和高性能電機,最大功率達到86kw,榮耀版的最大功率達到135kw。其綜合工況下,電耗為18.6kwh,續航里程將達到352km,60km/h等速工況下續航里程最高可達到473km。榮耀版的0-100公里/時速加速時間為10.5秒。(鹿鼎記)


先上觀點:騰勢品牌知名度不高、外觀不出眾、價格偏高、空間不突出、動力不夠炸等一些因素,導致了它銷量不是很理想,一年的銷量也不及同期新能源車一個月的銷量。

DENZA騰勢是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推出首個致力於新能源的汽車品牌。騰勢擁有了比亞迪和戴姆勒雙方的技術、工藝、設計等資源。

但自2014年騰勢上市以來,它的銷量確實比較低。2015年騰勢完成2888台的零售銷量。2016年,騰勢制定6000台的銷量目標,但實際銷售2287台,完成率38%。要知道2016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總體銷量為32萬,同比增長84%,但騰勢同比2015年居然下降21%。

這麼強強聯合的產物,為什麼就賣得不好呢?下邊就讓小編來解(tu)讀(cao)一下,騰勢為什麼銷量不高的原因:

1,品牌因素。 前面說了,騰勢是比亞迪和戴姆勒賓士合作品牌。作為一個獨立的新能源品牌,他即沒有品牌積澱,也沒有足夠的廣告宣傳。大多數消費者是不知道騰勢這個品牌的,知道的也不一定了解它是怎麼樣的一個產品。如果換成賓士的車標,這個效果就完全不一樣啦!騰勢一個大家不知道或者不了解的品牌,自然不會有多少購買意向啦。

2,外觀因素。

騰勢的外觀是戴姆勒設計的,雖然外形遠在比亞迪之上,但是吧,騰勢的外觀只能算是中規中矩,沒有那種非常驚艷,非常爆炸的觀感體驗。現在消費者選車買車,顏值也是主導因素啊。相比大家熟知的特斯拉,就擁有著非常高的顏值,一看就感覺到了大氣、高檔、高科技、性感。而騰勢,我只能用「個性」來形容了。

騰勢遠觀看起來像一台MPV,實際上他是輛三廂轎車。看起來溜背的造型應該是掀背的尾箱,但實際後備箱和車廂並不連通,粗礦的C柱,怎麼形容呢?呃,還是個性吧。廠家的對於這個外觀的解釋,說是為了節能。寬大的C柱可以擋住陽光的直射,不連通的後備箱可以降低空調溫度的散失,這樣可以減少空調的能耗的。好吧,我暫且相信了。

3,價格因素。

選車買車,除了實用性來講,價格肯定是不能忽視的,騰勢作為一個不怎麼知名的合資車,品牌知名度沒怎麼上來,但價格已經國際接軌了。2017款最低配標價36.98萬,榮耀版已經到了43.28萬了。扣除新能源補貼,還要支付30萬(起)人民幣的。以北京為例,燃油車搖號是非常困難的,選擇一輛純電動車,可以解決一定範圍的通行問題。2017款騰勢純電續航可以達到350公里,也比較優秀了。相比同門師兄比亞迪的E6,純電可以行使400公里,報價才30.98萬。嗯~那我得好好考慮,是否該選擇續航更長,價格更實惠的E6了。縱然騰勢擁有更豪華的內飾,更「個性」的外觀,可我更關心卡里的餘額啊。其他不搖號的城市呢,騰勢4S店都沒有的吧!

4,空間因素。

騰勢軸距高達2880mm,車重高達2380kg,賬面數據很不錯,實際乘坐空間也比較寬敞,橫向空間很好。但是縱向空間並沒有把2880mm的長軸距體現出來。

450L的行李箱嘛,和它胖乎乎的外觀也不是那麼的相稱。只能說是中規中矩,沒有給人印象深刻的乘坐體驗。

5,動力因素。

說到電動車的動力,大家都印象中電機行駛中沒有換擋過程,扭矩大提速快,推背感強。咱就不說特斯拉3秒破百,最高時速超過200km/h。就拿比亞迪秦、唐來說,4.9S、5.9S強大的動力,會吸引很多想要動力,但預算不太多的消費者。而騰勢,117馬力帶動2噸多的車身,0-100加速要14秒呢,這確實有點慢。2017榮耀版184馬力,300N.m這個還差不多,但是比時尚版多出6萬多了,這個坑您願跳嗎?

當然小編並沒有說騰勢的動力不足,其實是足夠日常使用的,比很多小排量的燃油車開起來更輕盈的。作為純電動車,節能環保確實是它應該擁有的屬性,然而人性是貪婪的,在低能耗、低使用成本的同時,也希望自己的愛車擁有更強的動力的。

最後澄清一下,小編和提問者並不是說騰勢一無是處,只是希望如此有實力的合資品牌能夠有一個更好的市場銷量。

更多新能源汽車深度經驗分享,請關注唯電頭條號。


近些年,隨著新能源汽車一個火熱,不少的國家都推出了相關的鼓勵政策,車企也是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紛紛推出旗下的新能源汽車。 其中不僅有跨界合作的新能源汽車,也有跨國合作的車企,今天小智就給大家介紹一款中德混血的國內新興新能源汽車品牌——騰勢

說到騰勢這款車,它的出身也是凝聚了不少的心血。是由中國比亞迪和德國戴姆勒公司合作生產的一個國內首個專註新能源汽車的合資品牌,按照道理,這樣一個品牌應該會受到許多人的一個期待,但實際上許多人對騰勢這個品牌並不看好,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騰勢旗下的一款車型——騰勢!

基本信息:

騰勢 中型車

廠商指導價:29.88—43.28萬

這邊由於18款的一個客戶評價數據收集不足,所以小智選出了17款的騰勢進行介紹。

2017款 時尚版

廠商指導價:36.98萬

外觀:

說實話,單看這張圖片,如果你不告訴小智這是一款中型車,我會認為它和polo是一個級別的,的確在設計上有相似之處。 騰勢的外觀設計中規中矩,沒有很突出的地方,給人一種成熟穩重的感覺,但是後面的設計還是可以看出一些賓士的影子。整體線條流暢圓潤,不過在設計上大氣程度不足,價格沒能夠體現出車輛的一個大氣。

內飾:

內飾的設計和外觀設計風格相同,以簡約為主,又不失時尚元素。車內的配置和按鍵設計人性化十足,軟性材料使用得當,氛圍燈的加入為這款車增加了不少的檔次,做工也屬於精細,至於中控的話,使用流暢,但是作為中的混血,還是感覺和特斯拉有所差距,豪華度不足,或者設計師採取的是中國的中庸之道吧。

空間:

作為一款中型車,騰勢的空間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前後排的頭部和腿部空間保留都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後排的頭部空間,處理到位。車內的儲物空間豐富,表現很好,後備箱的容積也是足夠日常的出行使用。

配置:

安全配置:胎壓監測裝置,車身穩定控制。

輔助操控配置:前後駐車雷達

外部防盜配置:無鑰匙啟動/進入系統

內部配置:皮質方向盤。多功能方向盤,全液晶儀錶盤。

座椅配置:主副駕駛座電動調節,前後中央扶手。

燈光配置:鹵素遠近光燈。

說實話,作為中德混血出身,又有著戴姆勒公司的不錯口碑,這個價格有這種配置已經算是配置不錯的,但是在中國來說,作為消費者可能並不是很樂意接受。鹵素遠近光燈的配置,是不是有點太「單調」了?

動力:

據官方的數據給出,該車純電續航里程為352km,快充狀態下是1h,慢充則需要17h。 最大功率為86kw,最大扭矩則是290N.m。最高車速150km/h,官方百公里加速14s。

說真的,這個動力表現,讓小智懷疑它真的是一款純電動汽車?30萬的價格,卻只有這樣的動力,是不是讓很多的消費者感到失望。在競爭力方面,長安逸動的新能源是騰勢的一半價格,但是各方面的表現卻都要優於騰勢,這個性價比來說還是有所欠缺的。

操控: 值得一提的是騰勢的操控,比亞迪和戴姆勒的合作設計,使騰勢有著德系車的穩重底盤,指向非常精準,開起來也是操控順暢。

總的來說,儘管它是中德混血出身,不過綜合數據來看,這個價格和車輛匹配程度不高,也難怪一些消費者並不看好騰勢這款車,小智也是希望騰勢能夠盡量往親民靠,雖然是有著戴姆勒的一個品牌溢價,但是想要靠著戴姆勒高價銷售,消費者可不會買單!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波關注!


關於電車,我比較了很久,終於買了E6,和騰勢雖然都是一家的,但是銷售和維修渠道完全獨立,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最終放棄了騰勢。本身,我是很喜歡騰勢的,但考慮維保不方便,就沒有買。因此,騰勢賣得不好的第一原因,我認為,就是渠道問題,無論銷售還是維修,網路覆蓋很小,沒有密度,當然,受眾也就小了,誰願意每次維修跑三五十公里?第二,服務真是差。北京北部的幾個騰勢的店面我都去了,說實在話,那是拿著定金去的,因為指標快到期了,必須馬上訂車了。店員看我穿得破破爛爛,都沒有翻過眼,該坐著的依舊坐著,該倒自己的水的還是自己倒水,口都沒有張。我去八達嶺高速清河北的比亞迪店,依舊是說實話,門面不咋地,名字還挺拗口,不過,總有兩個人站在門口,寒風凜冽地穿著西服,進去就被人引到座位上,趕緊倒水,咱也就不廢話了,問有黑色的E6嗎?回答說黑白都有,咱就說,拿訂單來啊,然後,事情就辦了。這是從北五環的騰勢店裡出來辦的事啊。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當然了,我這是說的最後一刻的故事。作為比亞迪來說,能贏在最後一刻,騰勢應該總結一下的,這種局面,絕對不是偶然的,自然有其必然的原因的,是吧?第三,雖然內飾和音響質量很好,但是,價格貴啊,比類似款的E6還貴了三萬。什麼是類似款?當然得看續航里程,動力,配置等等。補充一點,E6不是我的最愛,我初開E6,沒有回家,直接去了龍椅,花了六千多換了真皮才回家。這方面,比亞迪也應該考慮考慮客戶需求哦!其實,就是一句話,誰能滿足客戶需求,誰就是贏家。對嗎?


我感覺這個話題不適合在北京圈裡說 這款車在北京賣的還是不錯的 我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尤其是買東西方面 騰勢我關注了快1年了最後才決定買 買這款車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因為這款車安全 我認為車只是一個交通工具是為我們方便出行服務的 但是在方便的同時也得又個前提條件 那就是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 我搜了好多電動車基本上都是一個汽油車或插電混合動力車改成電動車 試想一下這種車能安全嗎 汽車的底盤 懸掛能支撐起半噸左右的電池嗎 即使能支撐的起 又能支撐幾年呀 再有就是騰勢的空間比較大 因為這是我人生中第一台車也是家庭第一台車 我要求周六周日能帶家人去北京自駕游一趟 空間小的話根本實現不了我考慮了市場上幾乎所有的電動騰勢是空間最大的 再就是聽銷售說這個車是德系工藝 戴姆勒賓士造的 車架子 我覺得開個10年8年的應該都沒問題 後來經過了深度的調研 最後在來廣營騰勢店買的 銷售特別專業 而且 是一對一的 就跟車管家一樣 很省心 由於新手沒少麻煩銷售 有時加班回家遇到交通情況也給銷售打電話 銷售也是耐心的教怎麼辦


騰勢汽車由比亞迪與戴姆勒共同設立的合資企業,頂著百年賓士的星輝,背靠號稱國產新能源技術最強的比亞迪,但2016年騰勢整體的表現卻無法令人滿意,只賣了不到3000台。那麼,騰勢的問題究竟在哪裡?

我認為有三點:真自主,偽合資,很尷尬

一、真自主

去年11月7日,「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深圳騰勢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如何解讀?

雖然騰勢官方表示:公司性質、業務範圍、股權及董事均無任何變化。但是,你信么?說白了,名稱變化首先就是戴姆勒的品牌對騰勢影響弱化。即,戴姆勒對騰勢品牌已經放棄,而且本身它已經在純電動車領域發力。


二、偽合資

外資車型引入國內,中方主要負責組裝與市場銷售的工作,後期才會逐漸負責設計工作,但核心三大件到外形與內飾幾乎都是外資的。而騰勢,比亞迪提供電池和驅動、電動技術等電動汽車最核心的三電技術,賓士提供整車平台與製造工藝。所以,如果一款新能源汽車,它搭載的是自主三電技術,你們覺得它是合資車嗎?


三、真尷尬

1、騰勢汽車雖然是比亞迪與戴姆勒的合資公司,但是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新能源車更像是中國市場的試水石。

2、從產品層,技術、外觀、覆蓋面都無法與傳統燃油車相提並論。

3、從政策方面,因為補貼的存在,以及地方目錄的問題,目前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市場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導致很多的外資企業並未全面在這一市場發力,整個行業的環境並不明朗。

4、從價格層面,不得不說,指導價往往決定了產品的銷量。以2014款騰勢為例,官方指導價分別為36.9/39.9萬元,即便可以享受國補和地補,但補貼後的價格依舊在30萬以上,讓消費者花一台寶馬3系的錢去買一台新能源汽車,從大眾角度難接受。

以上。

關注頭條號 電動生活,解鎖更多新能源車姿勢,老司機包爽


騰勢車主的幾句話:

關於騰勢銷量不好原因:

品牌定位和思考:

1. 因:車輛產品的定位,定位起點高,全球最好的電池和電控技術比亞迪,全球最好的燃油車品牌戴姆勒公司,比亞迪負責電池和電控,戴姆勒負責傳統車輛的底盤,操控,穩定性等,定位客戶目標 一線城市中產階級以上消費群體.

2. 果:騰勢的品牌效應支撐不了價格,90%中國人買車之前不能客觀的了解車輛,而能很直觀和主觀的發現車標,車標就是品牌 品牌和人群圈子有很大關係,變成了能買的起的人看不上,看不上騰勢品牌給自己帶來的虛榮心和面子,人講究出身,車也是,比亞迪在很多人心裡就是低端品牌代言人,其實不是 比亞迪已經是全球電池和電控的領導者,所以即使騰勢的父親是皇上,而母親出身不高貴的陰影一直籠罩著騰勢,使很多人看不上騰勢,而不能很客觀的評價騰勢這個車

騰勢的車換成賓士的Logo,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加10萬,也會有人趨之若鶩,原因很簡單,就因為那是賓士!

2. 電動車在一線城市北京的發展

2.1 地方政府政策保護

2.2 消費群體對電動車 實用性 安全性 便利性 疑惑很大,消費者在等待時機.

2.3 等待時機的消費者其實也在喪失機會,去看看北京電動車指標,已經是排隊排到了2020年,從2014年到2017年 新能源棄標率分別 75%到20%的下降,燃油車指標更是下降的離譜 中籤率 低的不行,這個是趨勢,機會永遠掌握在能看明白政府和產業動向的人手裡,所以2014年 我買了第一輛新能源車.

3. 車輛

新能源400KM的車有很多,無論從底盤 操控 舒適度,電池穩定和續航包括安全碰撞,除特斯拉外騰勢在國內基本是第一把交椅,所以當價格從40區間降到了24萬區間,這車性價比很高,大家不要忘記了 即使母親出身不高貴,但是人家父親是戴姆勒,開個玩笑 大家多去思考!

4.比較

人比人 氣死人 千萬別比,車輛也別比,同母異父的E6,產品定位就輸了半截,同樣在拼爹的時代,如何能拼得過戴姆勒這個後台的爹,從汽車產品的測試和造車的態度包括思維模式,包括供應商的選擇 等等 沒法比.


這款騰勢前段時間開過,總體來說底盤調教最優秀,駕駛質感不錯,但方向盤握感不好,動力60碼以下充沛,80以上就不那麼從容了,100以上加速靠悠,內飾除了電子檔桿不錯,儀錶盤和中控都沒有我的唐好看,乘坐空間也很好,最主要這車還是外形不行,大多數人看了應該感覺和我差不多,三十多萬的車肯定外形不應該太差,但是賓士並沒有誠意想賣這車,沒有一輛賓士像騰勢折磨難看的,如果這車換個賓士c的外形肯定會爆款!可惜了這車,外形不入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