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连材是直隶昌平人,小时候家境尚可,有几十亩田地,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习武识字,粗通文墨,15岁就结了婚,生下两男一女,在他23岁的时候家庭遭遇了一场变故,父亲寇士通与财主赵灿因地界纠纷而输了官司,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田地,悲愤之下竟然寻了短见。父亲死后,迫于生计,于是他只身来到北京,不得已经一个太监的介绍,被阉后进宫做了太监。

  入宫之后的寇连材在奏事处当差,是最低级的使令太监,后来可能也是因为干得出色,升了,被调到慈禧身边,专门为慈禧梳头,书中记载“侍西后久,颇得力”,小伙子干得还不错。而且给慈禧梳头可是个好差事,多方巴结,据《凌霄一士随笔》记载:“此差颇优,每年有二三千金进项。”

  虽然寇连材深受慈禧的喜爱,但却并没有因此而迎合慈禧,特别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寇连材目睹了慈禧虐待光绪,大兴土木,修建颐和园供自己享受后,更为不满,深为国家忧虑。在二月十五日,寇连材学着王公大臣的样子也上了一份奏折,总的来说,就是归政光绪帝,停止铺张浪费,远小人,亲贤臣之类的内容等等一共十条,内容朴实,都是人们想说却不敢说的话。

  慈禧太后愤怒地搬出顺治帝那一套,以“内监言事者斩”,将寇连材推出午门斩首。寇连材镇定自若,慷慨赴死,让围观者深为感动。临死前他对着宫殿再三跪拜,然后向父母的方向跪拜,说:“如此足千古了”。自始至终神情镇定自若。寇连材的品行并非一个普通太监的品行,真真是大丈夫所为,位卑不敢忘国,舍生取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