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从吃饱就好,到吃什么好,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讲究卫生。但是,有时候讲究“卫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反而可能是生病的源头。在日常生活中,有8个看似卫生的“好”习惯,其实并不值得推荐,还可能存在健康隐患,第一个就可能致癌。

养成这8个习惯:看似卫生,实际很不健康,不少人还在做

哪8个看似卫生的“好”习惯并不值得推荐?

1、纸巾包食物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都有拿纸巾包食物的习惯。因为这种方法不仅可避免弄脏手,而且可以让食物保持干净。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健康的,因为大部分的纸巾里都含有荧光增白剂。并且,不少厂家为了增加纸巾的亮白度,会大量使用荧光增白剂。

如果入口的食物温度较高,当纸巾和食物相接触时,纸巾含有的荧光增白剂会加速向食品中迁移,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并且,荧光增白剂在人体内不易被分解,长期摄入大量的荧光增白剂会在肝脏中积累,会产生潜在的致癌因素,其危害不言而喻。

2、淘米时反复搓洗

淘米时反复搓洗米粒会流失掉大米的蛋白质,事实上,洗得次数越多,大米当中流失的营养物质越多,比如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所以淘米时尽量两到三次就足够了。

养成这8个习惯:看似卫生,实际很不健康,不少人还在做

3、起床立马叠被子

起床立马叠被子并不科学,因为晚上人们睡觉的时候,体内排出的水分被蒸发,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令体味及代谢物围困于被上。所以说最好让被子保持干燥之后再叠起来,并且定期把被子拿到太阳底下暴晒。

4、水果烂了一点点,剜掉继续吃

水果烂了一点,很多人都会选择切掉腐烂的部分,然后继续食用。但是如果水果已经开始腐烂,就代表微生物已经开始繁殖,最好还是不要食用为好。

5、掏挖耳朵

有些人会经常清理耳屎,认为这样更健康卫生。其实,留着耳屎的好处也比较多,耳屎当中的油脂可以保护耳道,控制耳道的湿度,保护鼓膜。若经常用棉签或掏耳勺挖耳朵,长此以往,会引起听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引起中耳炎。

养成这8个习惯:看似卫生,实际很不健康,不少人还在做

6、使用果蔬洗涤剂清除农残

实际上,使用果蔬洗涤剂不会比用清水清洗更加干净,大部分的农药是溶于水的,遇水后会分解。所以,清洗水果的时候,清水就可以满足清理的需求了,不需要使用果蔬洗涤剂。

7、经常抠洗肚脐

人的肚脐相当于一个细菌窝,里面竟寄生着1400种细菌左右,即使是有这么多细菌寄生,也没有必要经常抠洗肚脐。肚脐眼里的细菌大部分都不是致病细菌,没有必要去清洗。同时,经常清洗肚脐可能导致肚子疼。

8、抹布擦餐具

一般情况下,毛巾由于需要接触各种家具碗碟,如果没有经过杀菌处理,可能会残留大量细菌,如果再用这些毛巾擦餐具,人们在使用这些餐具进食,还可能导致腹泻等问题的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