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滑不如厚道,精明不如實在

  曾國藩在日記中說:端莊厚重是貴相。

  據說,曾國藩“行步極厚重,言語遲緩”。他走路的時候腳步很沉穩,說話很慢。但每一步都腳踏實地,他說的每一字都有一種打動人心的渾厚力量。

  厚道最高的精明。厚道之人,人人都願意與之交往,因爲這樣的人讓人感覺踏實、放心,打心底裏尊重、信賴,於是就能積累人緣、積聚人氣,處處利於做事爲人。

  《道德經》上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厚道的人,讓跟你交往的人覺得放心,舒服,這纔是最高的做人之道,這意味着這個人厚道,靠譜。

  曾國藩有句名言:“功不獨居,過不推諉。”這就是說在功勞面前,要厚道實在,不能獨吞勝利的果實。在責任面前,也要實事求是,不能找藉口,圓滑地明哲保身,把錯誤推給別人。

  厚道、實在的人,懂得敬畏,不會總想着走“終南捷徑”,思慮就會深遠,處事不至於魯莽,說話就會謹慎,交際不至於隨便。

  曾國藩一生就是厚道、實在的寫照。他打仗講究“結硬寨,打呆仗”,步步爲營蠶食敵人,絕不投機,也不給敵人留下任何漏洞。

  他修身,寫字、記日記、讀書,堅持了半生,從未有絲毫苟且和懈怠。他不論打仗還是修身,從來不“聰明”地走捷徑,而是下笨功夫、真功夫、苦功夫。

  明代呂坤說:“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頭腦聰明、能言善辯是三等資質,英雄豪傑是二等資質,具有厚重、實在品格的人才是真正一流的人物,纔有一流的大格局。

  厚道、實在的人,就如大山,圓滑、精明的人就如風如水,任你風如何靈巧,水如何善變,遇到大山也到繞道而行。這就是老子“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的道理。

  算計不如讓利

  曾國藩說“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他戰場上身經百戰,在官場摸爬滾打,也深知官場傾軋,世態炎涼,但他始終不算計別人,反而心存助人之心,懂得讓利給別人。

  左宗棠成名較晚,他之所以有後來的成就,離不開曾國藩的提攜和幫助。左宗棠經常謾罵曾國藩。

  左宗棠還多次鼓動大臣彈劾曾國藩。1864年,曾國荃率領湘軍攻下江寧,由於疏忽,讓幼天王以及洪仁玕等人逃了。左宗棠抓住這一點,極力攻擊曾國藩、曾國荃兄弟,朝廷也藉機打壓曾國藩和湘軍。此後曾、左兩人斷交。

  當時曾國藩是兩江總督,管理全國最重要糧餉和物資輸出地。左宗棠要領兵收復新疆,少了兩江的支持絕不可能。如果在這個時候曾國藩暗中做手腳、使絆子或者以各種藉口延期供應,收復新疆是絕不可能的。但曾國藩卻傾力支持,可以說這才保證了左宗棠最終的勝利。

  曾國藩說,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做人不能老想着背後中傷、誹謗別人。

  那些經常說別人短處的人,經常誇耀自己長處的人,經常在言語上算計別人的人,不僅是情商低的表現,也必然給自己招來怨恨,埋下禍亂的種子。

  曾國藩認爲,與其挖空心思算計別人,不如包涵寬容、寬宏大度,容人、容事、容言。與其挖空心思,算計得失,算計別人,不如懂得讓利給別人。

  湘軍在攻克南京之前,打下的最後一個重要城市是安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曾國藩在給朝廷的奏章中,卻把這一勝利的謀劃、統籌之功讓給了胡林翼,把前線血戰之功讓給了多隆阿。

  曾國藩認爲,人要“心存濟物”,要有一顆願意幫助別人、成就別人的心,懂得幫助他人其實就是幫助自己,這樣的人即便物質上暫時不富有,精神上也是大富大貴者。

  一個人應該拋棄小的利害得失,不算計,這樣才能真正得到衆人的幫助,人生之路也會越來越寬。而如果能心存濟物,那就放大了人生格局,未來的成就不可限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