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九一八到七七之後的一段時間,身為民國文化界領袖的胡適一貫主張「抗日誤國」,為「不抵抗」張目,公開發表的文章也有一些。近三年,對岸公布了一些關於胡適的電文、信件,可以一覽胡適多年的「不抵抗」歷程。好在最後,在汪逆拉攏下,胡適守住了最後的底線,沒有落水。

1、九一八事變

時任陸海空軍副司令行營秘書處機要室主任,隨同張學良在北平辦公的洪鈁,在《九一八事變時的張學良》一文中記載,九一八次日,張學良就對日政策求教於胡適,胡適表示以依靠國聯、聽命中央為是。


2、長城抗戰

1933年春長城抗戰正如火如荼,胡適在忙著幹嘛呢?運作「局部妥協」。4月2日鄭介民給蔣公的信披露:

胡適……等以為日再進攻,我軍必無力保持平津,故運動與日軍局部妥協,依上海先例與日結一地方停戰協定,以維持平津安全,現正積極進行

5月30日,當傅作義部仍在昌平同日軍激戰之時,胡適上書蔣公,高呼:

避免局勢擴大,當亦為國聯、國際所渴望此時千鈞一髮,稍縱即逝。華北談判在一定大範圍中應有全權應付危局。

蔣公複電:

卓見甚佩。

次日,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簽字,冀東變「非軍事禁區」。「冀東」的邊界,是延慶-昌平-高麗營-順義-通州-香河-寶坻以東以北地區。也就是說出了回龍觀、天通苑,到了修建中的副中心已經沒有中國軍隊。


3、盧溝橋事變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7月17日蔣公發表廬山談話,確定準備全面抗戰的方針。而此時宋哲元有妥協傾向,21、22日日軍連續炮擊進攻宛平城。胡適22日又趕緊上條陳,鼓吹:

同時退兵雖有確認所謂何梅協定之嫌,然此次已開彼進兵則我亦進兵之好例

因此

中央應負起和平解決責任。

到了7月底,廊坊、北京、天津相繼淪陷,蔣公發表談話:

今即臨此最後關頭,豈能復視平津之事為局部問題,任聽日軍之宰割,或更製造傀儡組織。……此後絕無局部解決之可能。……我國民處此祖國之存亡關頭,其必能一致奮鬥到底!

胡適聞言,痛心疾首,於8月6日上書蔣公:

我所欲陳說者,只有一句話,就是在應戰之前,還應該做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


4、拒絕汪逆拉攏

汪逆附日,拉攏胡適,胡適最終沒有落水,值得肯定的。然而就是這個時候,胡適仍不忘鼓吹自己多年不抵抗的功績,詆毀抗日將士。白崇禧給蔣公的電報披露:

駐美大使胡適復汪電有「以前主戰是誤國,現在主和是亡國等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