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世界都在关注

  首个登陆月球的以色列探测器时

  当地时间11日晚

  “创世纪”号却在月球表面坠毁

  着陆任务失败

  “创世纪”号在距月球表面约22公里处所拍摄到的图像。来源:福克斯新闻网

  探月器拍摄的一张照片显示,底部是月球陨石坑,旁边是以色列国旗,上面还写有“小国家,大梦想”(SMALL COUNTRY, BIG DREAMS)的字样。

  主发动机故障

  “创世纪”在月球表面坠毁

  “创世纪”(Beresheet),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开头”,由非盈利组织以色列太空登陆组织(SpaceIL)设计,由SpaceIL和以色列国营的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联合开发。

  在本周四的直播活动中,SpaceIL证实,“创世纪”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的尝试没有成功。事故原因显然是主发动机出现故障。

  “创世纪”号高1.5米,直径2米,重约600千克,装载的燃料重量为其总重量的75%,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登月探测器。其成本仅约1亿美元,在登月任务中属于低成本。

  “创世纪”的“最后一照”, 来源:以色列外交官埃拉德的推文

  如果此次着陆任务取得成功,以色列将成为继苏联、美国、中国之后,第四个成功将探测器送上月球的国家。SpaceIL也将成为第一个让航天器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的私人机构。

  这对以色列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虽败犹荣

  “创世纪”实现绕月飞行

  尽管着陆失败,但“创世纪”的确实现了绕月飞行,目前,除了以色列,只有6个国家实现这一壮举。

  而且,在坠毁于月球表面之前,“创世纪”给自己和月球拍了合照。

  人们在以色列“Planetaya天文馆”观看“创世纪”号拍摄的月球照片。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现场观看,他鼓励说:“如果一开始没有成功,那就再试一次”。“我们没有成功,但我们确实尝试了,我认为我们取得的成就是相当巨大的。”

  SpaceIL总裁莫里斯·卡恩说:“尽管我们没有取得成功,但我们已经尽力尝试,而且,我认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非常巨大,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对SpaceIL表示了鼓励。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说:“NASA对以色列未能成功登月感到遗憾,但我们也祝贺SpaceIL、IAI以及以色列国家完成将首个由私人资助的探测器送入月球轨道的尝试。”

  引擎最后一次点火相当于猛踩刹车

  月球距离地球仅一“跃”之遥,登月任务只需要几天。但据BBC报道,2月22日,“创世纪”号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4月4日才进入月球轨道。

  BBC指出,主要因素是成本。“创世纪号”的旅程并不是“独自一人”,而是同一颗通讯卫星、一架实验飞机一起,搭乘“猎鹰”9号火箭升空。这一“共享旅程”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但也意味着必须走一条更复杂的路线。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公里,“创世纪”号的飞行距离是这一距离的15倍还多。

  “创世纪”号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在月球表面着陆,着陆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着陆时需要迅速减速,因此引擎最后一次点火相当于猛踩刹车,从而使“创世纪”号“温和地”停下来。

  据CBS报道,目前并不清楚“创世纪”号具体出现什么问题。任务控制室的电脑显示,当时探测器的推进器和主引擎按预定点火,可以降低飞行高度和前进速度。当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空间司经理欧非·多伦报告称惯性测量装置出现问题时,下降似乎进行得很顺利。几分钟后,“创世纪”号与地面失去联系,几分钟后又恢复信号。但随着主引擎出现问题,这一任务最终失败。

  此次任务或将鼓舞私营公司“登月”

  “创世纪”项目最初是谷歌月球X奖大赛的一部分,谷歌为这项比赛提供了3000万美元奖金,鼓励科学家和企业家提出相对低成本的探月任务。参赛队伍必须在2018年3月31日之前发射无人飞船登陆月球,在月球表面行驶至少500米,并将视频传回地球。SpaceIL决定参赛,并与IAI合作。

  虽然最终没有队伍获胜,但这项竞赛让人们意识到,登月不再是少数几个政府机构才有能力做的事,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私人企业同样也可以尝试。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指出,此次任务,将鼓舞私营公司“开启月球之旅”。尽管SpaceIL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私营公司,但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紧随其后的商业公司将具有更大的商业意图。随着人们对把产业转移到地球之外的兴趣日益浓厚,不少新公司都在想方设法成为新月球经济的支柱。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也在“助燃”这一行业的火焰,已经宣布打算使用商业着陆器向月球表面运送科学有效载荷。美国私人公司月球快递首席执行官鲍勃·理查兹说,“这很困难,但这是越来越合理的渴望。”

  但也有媒体提醒道,“登月”并不简单,快速、低廉的太空探索有风险。《纽约时报》报道称,此次任务耗资约1亿美元,的确远低于政府资助的登月任务,但凸显出在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项目中所要付出的代价。另外,这些任务本身具有风险,支持者必须愿意接受失败。

  本文综合自: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科技日报、环球时报、中新网

  作者:李雪 刘霞 等

  微信编辑:大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