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峰

  话说,1918年7月—1919年2月,经过察里津人民几个月的艰苦战斗,白军的进攻被一次次击退。于是,在苏军展开全面反攻之后,察里津保卫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察里津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它处于伏尔加河流域的下游,也是一座对于苏联而言特别重要的城市。甚至,被誉为“苏联的粮仓”。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城市,想当初,许多帝国主义国家却由于害怕苏联的崛起,所以,就主动出击,从1918年的3月起,将目标就盯在了察里津。

  当然,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将目标盯在了察里津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的苏联土地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已经被苏联的敌人所占领,既有国外的敌人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也有国内的敌人,主要是一些沙皇时代的将军,他们在国外势力的干预下,重新掌握了兵权。于是,苏联这个年轻的政权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尤其是,那个时候的粮食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工人们每天只能吃一个面包,士兵们则经常会饿着肚子。显然,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让工人去努力生产?士兵们去努力战斗呢?为此,苏联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察里津这座城市。因为它是当时苏联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

  然而,当时的帝国主义国家又怎么会留给新生政权——苏联,这个能够得以喘息的机会呢?于是,察里津也就成为了国外势力和白军的主要进攻目标。然而,面对如此重大威胁,又该派谁去守卫呢?于是,苏联高层就把这一重担最终放到了斯大林的肩膀之上。

  然而,当斯大林带领着一支由450名莫斯科工人组成的队伍来到察里津之后,却发现这里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恶劣。比如,混在粮食机关的竟然还有敌人的特务;一些投机的商人也是乘机囤积居奇,扰乱了察里津正常的市场秩序。于是,斯大林决定要首先肃清察里津的敌对分子,因为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被从内部给攻破的。结果,这一招果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察里津的守卫力量一时间得到了一种空前的团结。

  此后,当时光走到了1918年的8月,苏联的敌对分子——白军将领克拉斯诺夫的哥萨克自卫军(步兵和骑兵近4.5万名、火炮150余门、机枪610挺)便开始进攻察里津,而察里津的苏联军队(步兵和骑兵约4.2万名、火炮120余门)则在北高加索军区军事委员会(7月22日成立,斯大林任主席,伏罗希洛夫和米宁任委员)的领导下,展开了相应的反击。于是,察里津保卫战正式开打了。

  当然,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苏联军队又是如何展开反击的呢?一方面,苏军利用铁甲列车,一次又一次把敌人的队伍给冲垮了。另一方面,察里津全城的居民都被动员了起来抢修了大量的战壕。于是,尽管白军先后对察里津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攻击,而察里津也曾经是四面楚歌,但最终还是在全城军民的英勇抗击下,将前来进攻的白军予以击退了。

  总之,察里津保卫战为何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那就是源于全民皆兵,全民动员,全民出击。(吕海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