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三次到纽约。

少了第一次的紧张、第二次的雀跃,我剩下的是需要找寻目标的决心。

 

待业了近一年,觉得自己失去了好多,得到的却没那么多。

自从开始写了"实体"的日记,也是去年2014年十二月(我的HOBO初年)之后,我便慢慢忘记打网志是什么感觉了。

不过这中间倒是穿插过很多次的转换,国中时期也是纸张的日记本呢!到了高中又转回BLOG,大学则都没有写日记的习惯。

但我必须说,能够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真的让我觉得自己的日子不是白白的流逝了,而是有纪录存在的,我内心因此备感踏实。

习惯了笔的触感,爱上了文字的温度,我想这大概是我这一年来,得到最棒的东西。

以前的我,只知道敲键盘的快乐,因为灵感不等人,想到就必须尽快地写下来,我想这个状况大概只有电脑能帮助我,殊不知、其实写字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情,又可图文并茂,亦或随笔涂鸦,当资源匮乏时,有纸笔便能谈兵,可随时翻阅携带,这都是电脑不可及之处。

 

想起愿意开始执笔纪录则是因为我踏入了钢笔的世界。

为自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支钢笔,但由于当时工作环境的因素,能用钢笔的机会真的少之又少,又担心不懂的孩子们会把我的笔给弄坏,而不敢拿出来使用,所幸不久后,便离开当时的工作了。

第一支钢笔乃因"看似"适合而购买,反复书写之后才明白,钢笔跟鞋子一样,不是每一种都适合自己。后来又更深入于尝试各种不同的品牌与笔款,终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几种,不论外型或写感,都能契合自己所习惯的书写模式,如同找到知己一般。

更让我著迷的是,我的爸爸与爷爷都有书写钢笔的经验与习惯,用于工作与纪录。又更令人惊奇的是爸爸收藏了爷爷在世时所使用的钢笔,还有他自己心爱的钢笔;虽然不是限量或是高价等等名贵的款式,我是著迷于重视之人心中因岁月痕迹而成的无价之宝,也为此感到骄傲,因为同是执钢笔、爱钢笔之人,将其视为珍宝感到快乐。

说到钢笔,还有许多故事能够分享呢,也发生在去年开始拿钢笔写日记时的那阵子。

 

后来,决定离职在2014年12月中,正式离职之后,是2015年初了,也是我执笔写日记满一个月的时候。

再回去翻阅那段时间所写的日记,不外乎都是写些怨恨的事情,或是种种对公司的不满与抱怨,现在回看真会不自觉的发笑,觉得自己的心胸狭窄与各种意想不到的谩骂之词,明明每一书页上的贴纸与装饰都很欢乐呢,非常的图文不符。

在近一年的惬意生活中,我养成了天天写日记的习惯,不论"忙"到多晚,我仍会花时间,坐在桌前、静下心,写下今天的各种情绪,也因爱钢笔的心情,有著写日记必定使用钢笔的坚持。

反正我也是那种一定要写满版面、不得有空虚处的人,所以倒是总有些新鲜事能上版面,不至于让我词穷。

 

两周前我抵达纽约,不新鲜,JFK(甘迺迪国际机场)我就这样遛达似的也三进准备年底三出了,感佩自己能像个国际学生一样,毫无矫饰的、镇定的自己一人,前往语言不通的国度(虽有亲人居住于此,但许多时候还是必须得靠自己,至少还没出机场之前以及往后的许多生活状况之中)。

漫无目标的我其实也很慌张、很害怕,因为我明白,我的人生不能、我也不想只是这样。

这段期间,无不是各种来自父母、各方亲戚与朋友之间的关心,当然给我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就是。

眼看著身边的朋友陆续离职转换跑道的也有、嫁为人妇、娶为人夫的人也有、怀孕生子的也有,就是没有人一直处于待业阶段(除已完成学业并准备国考高考者外),我怎能不觉得慌张?

只是总是不懂、也想不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倒是很一清二楚)

 

说起来,我的确是好被动的一个人就是。

尤其面对不喜欢的事物,我更是被动到底,因为厌恶到底阿,哈哈哈!无庸置疑,我就是完全不擅长掩饰的那种个性,直来直往,完全提不起兴趣时,更遑论我必须花时间去想。

但未来,能当成一件事物的喜欢或讨厌去议论或是去认定的吗?

 

未来,希望在我待在异国的这三个月之中,能让我从一堆豆芽符号之中参透出一些头绪。

这样这一趟也够值得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