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了這樣一句話,“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爲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爲太子。更爲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

  意思是說秦始皇巡遊暴斃後,胡亥、趙高、李斯三人密謀更改詔書,立胡亥爲帝,並賜死扶蘇和大將蒙恬。長久以來,後人對扶蘇之死報以深深地同情,認爲如此賢德的皇子,如果是他繼位秦國不可能二世而亡。

  反之,胡亥繼位短短一年,大澤鄉就爆發了起義,天下雲集響應,秦朝土崩瓦解,似乎進一步說明瞭胡亥的殘暴無能。陳勝吳廣起義是封建社會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他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千年名言,說明老百姓對胡亥統治的不滿。

  按照《史記》記載,秦始皇是沒有立過太子的,秦始皇臨死時下令趙高寫書賜給扶蘇,“與喪會鹹陽而葬。”然而,在北京大學收購的一批曾流失海外的西漢竹簡《趙正書》中,我看到了與司馬遷記載完全不一樣的一面。

  《趙正書》大概撰寫於漢武帝時期,這與《史記》成書的年代差不多。從《趙正書》記載來看,秦始皇不是司馬遷說的“至平原津而病”,而是“還至柏人而病。”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是秦始皇關於繼承人人選的記載,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羣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爲代後。’王曰:‘可。’”如此記載,秦始皇明確胡亥是繼承人。而後人認爲秦始皇指定扶蘇爲繼承人,最有力的證據是《史記·秦始皇本紀》的這一條記載,

  “上病益甚,乃爲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鹹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該記載主要是讓扶蘇來主持秦始皇的喪事,兩條記載差距如此之大,是不是司馬遷刻意隱瞞了什麼?

  還有一個細節,秦始皇死亡時間。司馬遷記載的是“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根據秦朝曆法或者夏曆法推算,當年七月只有丙子日、丙戌日、丙申日。前一個丙寅日,是當年六月二十日;而後一個丙寅日,則是八月廿一日。

  因此,有專家就給出一個結論:司馬遷用了障眼法,他對扶蘇總是充滿同情,而秦始皇偏向讓胡亥來繼承皇位。對此,大家怎麼看?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趙正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