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很奇怪,我不喜欢看电视剧,综艺节目也看的很少,但是尤其喜欢纪录片。

今年有一部电影也是火了好一阵子,本来是为了纪念清华大学百年诞辰,却延期上映的《无问西东》,一部到现在我都没看的电影。

电影兴趣不多,清华大学却让我觉得心中感慨颇深。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威严,岿然中央

……

赫赫吾校名无穷」

清华的校歌,磅礴大气,唱出了一个大学的自信和张扬。

最近无意中看到一部纪录片,《西南联大》,没有《蓝色星球2》的唯美,没有《航拍中国》的震撼,但是我看到了一个现在人缺少的东西:风骨。

每一集的片头都由一句杜甫的诗句开头「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大多数人可能对颈联更熟悉,「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旅夜书怀》是杜甫在离开成都之后所作,面对奔涌的江流,寂寥的人生,何去何从?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很多人都知道,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抗战时期建于昆明。我想讲的不是历史,《西南联大》想讲的也不是历史。

我想讲的是风骨。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词,像是在这几年突然变得耳熟能详起来。甚至我听到有人断言,如果国家再次陷入危难之中,汉奸比抗日战争时期只多不会少。

是什么时候开始,风骨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我今天给我的朋友推荐《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

「去看看那个时代的风骨吧」

她问我:「风骨有什么用呢?现在还有谁在乎这个玩意儿?」语气中的感慨余韵悠长。

「现在还有谁在乎这个玩意儿呢?」

一代大师陈寅恪不愿意在沦陷区教书携家带口离开北平,闻一多及其他教授学子步行一千六百多公里从长沙走到昆明,在国外留学的学子学成归来,何人不是念著祖国的寸寸土地?

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三个人没有红过脸就把中国三所最优秀的大学联合成了西南联大,因为他们没有个人利益,在他们面前,都只有一种利益:家国利益。

闻一多说,帮我看看门前的竹子是否还好?

那一代人,在战火中成长,在战火中绽放,在战火中成为中国的顶梁柱。

那一代人,在危难中发芽,在国耻中发奋,在奉献中培养中国的小火苗。

那一代人,在封建中图变,在麻木中唤醒,在沉默中创造中国的知识库

我们到底拿风骨有什么用啊?

的确是,现在这个社会,国歌被用来直播中博眼球,微博侮辱祖国的还是高级知识分子,孕妇临产期还要坐飞机漂洋过海去美国。

风骨啊,没什么用。

能有什么用呢。

故人风韵尤存,然今风骨不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