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游街

[图] 2007年六月,斯德哥尔摩市区,高中生毕业游街。

2008年在雷曼兄弟倒台,欧债危机之时在电视上做了一系列专题,
向初出社会的年轻人道歉。

因上个世代人的贪得无厌,造成大环境的改变,
让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失去生活目标,
还可能被冠上『草莓靠爸啃老』等等族之丑名,深表感慨。那是给经济上失落的一代;
此文想献给感情上失落的一代,正值30-50岁的年轻父母们。

 

抢在七年级前出生的我们,经济上没有比学弟妹们惨,

不阔绰,但至少没饿死。

小学时代台湾经济起飞,爸妈忙碌,『钥匙儿童』是当时的新名词。

现在想想也没这么糟,早早搭公车回家,

自己从冰箱里拿布丁和养乐多出来吃, 有点寂寞,

但总比去待安亲班舒适许多。

国高中每天留校到九点,到底在念什么都忘记了。

 

大学毕业出国念书的比例颇高,待在台湾乖乖找工作的,

十几年来也累积了一点小财,爸妈或多或少头期款帮出一点,

买房成家勉强可以。 数字算啊算,在纸上画两个圈,

几乎每个朋友都被归在『胜利组』的圈圈里。

 

但是感情上呢? 上一代的台湾父母,从小到大很少给我们一句好话。

有的给零用钱奖励做家事,奖励考好试;多数是连奖励都没有,

考好为应该,考不好吩咐老师要打。

尽量打,贡吼系呒要紧。

最好念医,当老师,考不上就去工厂做女工,要不要好好念随便你!

 

学业乃至出社会的职业成就,大事如择偶,小事如生活习惯,

穿衣服的风格, 父母的批评判断从未停止过。大多数是负面的。

因为他们一心只为我们好。 从价值观的塑形,

人格的养成,礼貌仪态,都希望我们好,所以一直骂。

 

他们在周末电视上看到余光介绍玛丹娜的MV时,

狂喷口水批评她的木兰飞弹与M字腿舞步,都是骂给我们听的。

意思就是『好女孩绝对不会这样 and 以后妳敢这样穿就不要回来叫我妈』。

于是我们只差没抄在笔记本上,心里一直记到现在。

 

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情累积成我们现在的价值观,

许多价值观都变成人生观。

如果你比较幸运,小时候爸妈做生意比较忙,没空理你因此比较少被骂,

意外得到许多自由发挥撒野捣蛋的空间,现在有没有觉得自己很幸福?

比起来,那算上上选的童年生活了。

 

别提好莱坞电影里,嗲地妈咪每天跟小孩抱抱亲亲,

挂电话出门前都要说 I love you的桥段,那真是比E.T.还扯。

看电影看了几十年,对比现实生活,我绝对相信那只是戏剧效果,

没看过哪个台湾人家这样的。

 

然后我们结婚了,生小孩了,自己当了爸妈,奇迹就发生了!

怎么宠怎么疼无奇不有,每家虽有程度不同,花费不同,

但抱抱亲亲肯定要。
最好自小要养成口语表达爱的习惯,

尊重孩子,要当他一辈子的好朋友。

小孩需要鼓励,禁止体罚,否则人格发展扭曲,以后做再多都救不回来。

 

上一代对我们没有一句好话,我们对下一代却没说过一句重话。

我们怎么这么衰?

短短20年,台湾怎么变了这么多?

最要命的是,不前不后,就发生在我们黄金青春的成长20年。

 

我们小时候背书包坐公车,被教导要起来让座给大人。

现在我们拎公事包坐公车,要站起来让座给小学生。

当学生时熬夜念书习惯成了夜猫子,没有人抗议。


长大后下班回家想放松看韩剧,被念太晚睡!不注重身体健康。

 

小时难得被带去餐厅吃饭,不敢乱摸不许主动要求喝果汁;

现在带小孩去餐厅吃饭,满场乱飞乱丢菜,嫌肉太硬不想吃,

快快安抚『无聊可以玩ipad,等等带你去买冰淇淋喔!』

我们怎么这么衰?

 

以前的爸妈只要求成绩好。现在我们坚持孩子要五育要人本,要快乐。

从小孩生病感冒,学前教育才艺,各派教养方法,

都可以先到孤狗上爬文, 找到最先进的解决方法。

然而,我们的爸妈是连『过敏』这个词都不知道的一代,

打喷嚏就带到巷口的小儿科给我们吃四环霉素,吃到黄板牙。

 

叹完了,要不要想想,我们是怎么办到的呢?

上一代多数用负面的手法养我们长大,我们却要自己用正面的手法养育下一代。

没有太多输入,却要尽力输出,我们的爱从哪里来?

我们不知为何的被植入一种使命感,必须毫不抱怨的接受一切,

必须对珍贵的孩子产出源源不绝的爱。

 

戏水小孩父母

[图] 2007.Jun. Stockholm. 

 

很多时候我怀疑那出自一种社会氛围,并非自愿。

在充满负面的教养中,我们似乎用一种莫名其妙的方法,

锻炼自己的内心,成为一颗看起来很有力的帮浦,

可以化海水为淡水,滋润自己小孩的生命。

而帮浦要燃油,我们的油打哪里来?

肯定不是美国或伊拉克,也不会是一纸台大文凭吧。

 

我们无疑是感情上失落的一代。

 

如今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了。

我们的童年都没有足够的感情支持,但现在面对自己的家庭会付出无限的温暖与关怀。

从网路上一堆教养新知可看出,我们对当好父母这件事情,多么焦虑没有把握。

凭著一个自体产生的帮浦,没有油,却奇迹般的顺利运转著,


我们肯定比智慧型手机还更具革命性,21世纪的人类进化的大跳跃,

居然如此能爱。

 

我们在爸妈负面的批评之下,好像或多或少还是感觉到爱了。

虽然那是一种控制欲强烈的爱,使我们自律甚严。

在芭比娃娃和机动战士之间,或多或少认同爸妈给的是爱了。

虽然那是一种物欲炫耀的爱,使我们品味不差。

或许在选填大学志愿表之时,或多或少知道爸妈的坚持是人生安稳的道路,

虽然爱画画的没去画,爱唱歌的没去唱,现在才能有自己的房子。

 

我们从南阳街与村上春树中得到一些灵感,

从麦可杰克森和欧洲合唱团中找到一些可能的叛逃,

从负面的言辞与压榨中找到一种生存的方法。我们超级厉害。

 

我们完全没有自信,只隐隐约约知道自己被爱,

如今要信誓旦旦的给出爱。
无师自通,太强了。

 

心酸的还没说完,中年的我们大多数还是放不下自己的父母,

不需同住但至少要照顾终老;

却没有人胆敢肖想现在五岁的小娃儿将来会养我们。

姑且不论社福制度会进展到哪里,我们很可能是台湾社会被弃养的第一代。

 

我们好不容易榨出去的爱,会回流到哪里?

如果爱如石沈大海,没有回报,你介不介意?这是当父母的宿命。

 

回首来时路,我们希望给孩子怎样的爱,型塑怎样的人格?


告诉他们功课好不代表一切,创新思考才是重点。

赚大钱不一定快乐,要培养兴趣与人生的志向才会走得长远。

这些父母没来得及用在我们身上的概念,自己用肉身实验出来的结论。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在感情上失落了,希望可以是最懂爱的一代。

要违逆父母的期望,需要多大的勇气,是多么多么不容易,却是人人必经的成长历程。

 

我们真的已经做得很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