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在位61年,实际行使皇帝权力长达63年零4个月,一直活到89岁高龄才去世,他是行使国家权力最长的皇帝,同时也是清朝最长寿的一个皇帝。乾隆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可以称得上一代明君。

  乾隆虽说比不上“千古一帝”康熙,但却是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位皇帝,他继承皇位的过程十分顺利,他在25岁盛年继位,没有争抢、也没有杀戮。

  想当年,康熙传位时就发生了“九子夺嫡”,其皇位之争引来了满朝的血雨腥风,最终,雍正凭借过人的胆识与聪慧,在激烈的皇位之争中脱颖而出。在轮到雍正传位时,雍正充分吸取了当年的经验,设置了秘密立储制度,也就是皇帝生前不立太子,但选定继位者,直到皇帝去世后,朝臣才根据先帝遗诏宣布继位者。

  到了乾隆这一代,同样效仿了先帝雍正之举,推行秘密立储制度。众所周知,乾隆一生共有17个儿子,其中最受乾隆喜爱的并非十五子永琰(嘉庆),而是孝贤皇后所生的皇二子永琏,当年,乾隆在永琏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秘密立储,储君之位正是永琏。只可惜永琏英年早逝,永琏去世后,乾隆悲痛不已,追封永琏为太子,并下令为他修建了陵寝,规定后代君王以及满朝文武都得向他下跪。

  永琏去世后,乾隆并没有打消对“嫡子承皇位”的念想。没过几年,孝贤皇后又生了皇七子永琮,永琮性成夙慧、聪颖殊常,乾隆打算立永琮为继承人,只可惜在两岁的时候死于痘殇,乾隆大失所望,对于嫡子承袭皇位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按理来说,永琏和永琮死后,虽然没有嫡皇子承袭皇位,可他还有15个庶出皇子,为何乾隆偏偏选中了平淡无奇的永琰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乾隆挑选继承人,明显是按照排除法来定的,乾隆一共有17个儿子,7人不到十岁就病逝,3人长大成人后英年早逝,还有两人过继给了堂兄弟。其中,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不得乾隆喜爱;皇八子永璇性格古怪,终日沉溺于酒色之中;皇十一子永瑆,虽然天资聪颖,为人却十分吝啬,没有帝王的广阔心胸。如此一来,唯一没有什么缺点、又活到成年的皇帝就只有十五子永琰了。

  原来,嘉庆帝是经过排除法得来的皇帝,虽然嘉庆个人没什么大毛病,可他实在没有能力治理国家,缺乏决策能力和管控能力,清朝也是在他的手中逐渐走向衰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