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市重大公共工程>>国1甲高速公路工程规划

国1甲路廊研选重要考量因素:

●  台15线至桃3交流道路段已纳为机场及附近地区特定区之计划道路,路权宽度60公尺,计划路廊配合本路段都市计划留设范围布设。
●  桃3交流道至健行路交流道路段为回避芦竹、桃园一带密集的住宅区,减少民房拆迁之影响,路线布设于丘陵地区,结构型式也以隧道、桥梁与为主体。
●  国1系统交流道路段,五杨高架施工时已预留衔接点供国1甲北向匝道衔接国1平面车道。
●  中油路段避开中油现有重要设施,需考量公路与中油双方之安全性。
●  路线末端接近桃园市中心区,衔接位置需避免加重现有道路负荷。
 

路廊研选原则

●   配合地形、地物,尽量采用较高标准布设,提高行车运转之安全性及舒适性。
●   考量地区政治、经济、土地使用及环境文化背景。
●   与各级政府机关之相关建设计划配合。
●   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现有计划区、建物、设施之影响,减少实际执行之阻力。
●  尽量避开有潜在危险之地带,并配合地形尽可能减少土石方数量,减低对自然环境、景观之冲击。
●   配合现地条件采用构造方式,合理地节省工程经费。

             
●   路廊现况图  

国1甲路廊研选重要考量因素:

  依据104年1月28日内政部营建署所公告之国家重要湿地范围中,本计划路线周边隶属于国家重要湿地之桃园埤圳湿地,仅余计划道路与台61线交会处东北侧滨海区域,邻近海巡署雷达站北侧,距离计划道路起点约400公尺处地带,具有一处桃园埤圳湿地存在。
本计划进行生态调查作业与栖地勘查作业时,即有针对其环境现况以及生态课题部分进行记录与评估。根据勘查结果与调查纪录初步研判,该埤塘较为缺乏天然植被且邻近人为干扰区域(墓园、海巡署哨站),面积不大,能提供之生态功能有限,故本计划对该埤塘湿地生态无影响。其邻近处之其他积水区域,反而较能提供常见之鸻科候鸟水鸟栖息。

一、稀有植物影响回避与减轻:
  稀有植物优先以回避方式处理,若无法回避则予以移植,可采种或扦插育苗后回植于相似栖地。
二、大树老树影响回避与其他树木影响减轻
  计划沿线发现4棵符合「新北市树木保护自治条例」受保护树木标准之老树(桃园市尚未制订树木保护自治条例),皆位于芦竹区南山路二段470巷一带,树种皆为榕树,最大者胸周达450 cm。另。芦竹区内新路发现一株胸周183 cm的大树,树种为朴树,冠幅覆盖度与树型良好,亦为具保存价值之大树 。
  邻近施工区之大树,设置树木保护围篱,避免施工期间工程机具不慎碰撞树体或夯实根系周边土壤。

三、友善规划森林植被路段之工程生态
四、维护良好之草泽、埤塘、水田环境                 五、妥善处理外来入侵种红火蚁问题

  入侵之红火蚁课题,依据相关主管机关之红火蚁相关作业程序办理,包括营建剩余土石方、植栽移动防范之管理作业,与疫区发现之通报、防治与监测作业。

六、因应绿色道路不同面向指标

  本计划记录到之各类森林性保育类动物纪录
  本计划沿线由番子厝、营盘坑、羊稠坑至桃园炼油厂、虎头山环保公园一带之林口台地西侧次生林环境,因演替期间较长、林相结构完整而具相当面积,除为陆域植物中相对敏感之栖地外,也同时为多种保育类动物之栖息地。例如珍贵稀有保育类的穿山甲、麝香猫、日行性猛禽与夜行性猛禽、以及其他应予保育类之白鼻心、台湾蓝鹊、龟壳花与无霸钩蜓等物种。均为生态友善方案上考量的首要目标。

景观工程规划主题:打造国道特色景观

一、了解环境特质与形塑未来样貌

  国1甲主线将经过未来的自由贸易港区、芦竹与龟山山区、虎头山区、与桃园市都会区等不同环境特质与地貌的区域,架构方式将以高架及隧道为主、路堤段则为少数,因此所将构筑的将是一条犹如腾空的快速道路,往前飞奔延展开来。
  道路周边及邻近生态地带住著一位大名鼎鼎的原住民《台湾蓝鹊》,其为台湾的特有种,在全世界只分布在台湾本岛低海拔阔叶林,且是珍贵稀有的保育鸟类,俗称「长尾山娘」;身穿宝蓝色的礼服,拖著蓝白相间的尾羽,涂著鲜红的唇膏,成群结伴像是要去赴宴。

二、国道主题订定与愿景勾勒

  台湾蓝鹊天性分工合作,很有家族观念,独特的群体繁殖哺育下一代的行为,称之为「巢边帮手制」。我们可以学习其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延揽台湾蓝鹊作为国1甲的精神象征,成为道路主题,并定名为【展翼大道】,呈现国1甲如同飞机化身飞舞的蓝鹊,乘风山间,展翅翱翔世界。未来将以快速行驶并重视周边生态保护的原则来打造,在促进航空城联外便捷的目的下,亦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三、五大路段风貌及交流道景观之塑造

  国1甲高速公路可依据沿线之环境特质、地表风貌及道路本身特性,区分为五大路段,并分别塑造各路段主题构想与交流道特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