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應當與“渠成”齊頭並進,最重要的仍然在於福特自己的心,是否繫於中國市場。

  正因爲希望作別昨日,所以福特這個百年汽車世家拋出福特2.0戰略,準備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重新來過。

  在華缺少新車?從2018年12月提出的50款新車的2025戰略,到今年公佈的未來三年30款新車的攻勢……管理團隊缺少懂中國市場的人?從“懂中國懂海外懂福特”的陳安寧出任掌門人,到最強營銷汽車人楊嵩執掌NDSD……福特的發力程度不言而喻。

  然而一切對自我的重新塑形都少不了疼痛和阻滯,當第一季度長安福特累計銷量同比滑落71.8%的數據還在旁側時,整個業界都會發出疑問:福特2.0戰略能不能換來業績2.0?

  追根溯源,還是要從福特爲什麼在華轉跌去探尋。

  渠道波折、銷量崩盤、人事劇變……福特如今在華局面,其原因衆說紛紜,或曰前任全球掌門人馬克·菲爾茲久疏燃油車、竭力智能化;或曰質量下降,口碑滑坡;或曰“1515”規劃之後長安福特再無重磅新車、坐失三年良機;又或曰過度追求業績以致壓迫渠道、生態不良;更甚至有云“馬丁臉美感不佳”者。

  體現在銷量層面,從巔峯2016年的94.4萬輛跌到2018年的37.8萬輛;利潤方面,2018年長安福特業績不佳,導致福特亞太虧損17.6億美元。

  然則深探肯綮,卻在於福特未能真正重視和敬畏中國市場,進而造成整個福特在華體系出現全方位弊病,從頂層戰略設計、產品更新換代到脆弱的渠道能力再到動盪的人事團隊,在步入下行通道的中國市場上,一退再退,幾無可退。

  因此,爲什麼福特在華缺少爆款明星車型?福克斯也從當年的高位跌落?爲什麼會出現質量滑坡諸如斷軸事件?其實究其原因還是全面的體系問題。

  亞太區的總體強勢、全球總部對中國的不夠重視,導致福特全球佈局頗爲倚重亞太區高管。較之福特亞太區的大權在握、長安福特的實際業務操作,福特中國能夠針對本土市場把控的環節少之又少,研發、製造、質量、市場、售後……幾乎都是空白,故而出現新車後續乏力、質量滑坡、渠道生態惡化。也就是說,那些表面上解釋福特崩盤的原因,其實根源都在於福特初心——未能將中國市場放在應有的關鍵位置。

  作爲對比,同樣是美國車企的通用汽車2013年將通用中國從通用國際運營部獨立出來,避開了福特中國本地化進程無法充分放手的弊端。從高管本土化到技術投放,通用遠遠好於福特,才能在產品並沒有顯著優勢的前提下,甩開福特,成爲僅次於大衆的另一巨頭。

  如今福特步通用後塵,正是切中了肯綮。對福特頗爲熟悉、在構建國際化體系方面有着豐富經驗的陳安寧把控戰略端,雷厲風行、精於營銷卻又熟悉整個體系的楊嵩執掌執行端,應該說福特找到了“能夠觸及的人選”中最合適者。那麼,福特是否在中國便“前程無憂”了呢?

  僅僅到了這一步,還不能構成復甦的充分條件。在後續資源投放、授權福特中國等關鍵層面,福特全球仍然需要對中國寄予更多信任,將研發、製造、營銷、渠道等權限充分授予適合的掌舵者,才能確保50款新車都是“有效衝量或樹立品牌的產品”,而不是僅僅停留爲紙面的數字;才能確保福特中國獨立於福特亞太之外真正擁有自主權限,而非只有總部和設計能夠把控。

  福特,這家締造了汽車產業第一次技術革命的偉大車企,與最偉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未能碰撞出應有的火花,着實令業界遺憾。而今邁步從頭越,卻不是三步兩跨便能抵達理想的彼岸,這一條漫漫征程需要福特砥礪前行、拾級而上。

  能否在中國復甦?Impossible Mission般的難度,也恰是驗證福特雄心、實力,以及是否真心重視中國市場的最佳試金石。

  THE END

  文:石劼

  剪輯:李思佳 魏青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