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家公佈了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相關補貼政策調整後,不少汽車廠商都及時做出了相應措施用以應對,一方面能夠最大程度的挽留住潛在客戶,另一方面亦能借着這些優惠政策爲自己打下良好的口碑。但從市場的具體反響來看,消費者們普遍還是會對補貼調整後的新能源汽車售價存在質疑。在下文裏,我將會用幾個品牌的對應措施來和大家聊聊這件事。

  首先來聊聊那些利用自身資金來爲大家承擔補貼差價的車企。這部分的車企通常都有着較爲雄厚的資金基礎,同時其旗下產品的定價也會偏高,爲了給潛在客戶們帶來更好的購車體驗,不惜重金自行承擔補貼差價。例如我們熟知的蔚來、廣汽新能源、比亞迪新能源等等,目前車型售價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其次來聊聊一些無法自行承擔補貼差價的車企。同樣,這部分車企也有着類似的屬性,旗下產品的定價較低、利潤較少,無法通過減少利潤來進行補貼差價的扶持。在這部分車企裏,有預先進行漲價的小鵬、新特等,也有後期政策公佈後才實施漲價的歐拉等等。無論如何,這部分車型如今的售價已經變化,對應的性價比表現也會產生變化,小夥伴們選車時可得認真考慮清楚了。

  小結:總的來說,無論是那些自行承擔差價的車企也好,亦或是已經漲價了的車企,相信漲幅對於消費者們的影響並不是那麼的大,尤其對於剛需用戶來說,這部分費用也是能夠被接受的。此外,想說的是,在補貼政策已經愈加嚴苛的今天,汽車廠商們應該做出更多更完善的產品投入市場迴歸消費者,只有這樣才能真真正正的打下堅實的口碑,做長久生意。你覺得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