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政府建置竹科交通大数据即时监系统,发挥功,平均可省下600秒时间。(记者洪美秀摄)

2018-09-06 16:41

[记者洪美秀/新竹报导]交通流量大数据发挥功效!新竹市府与新竹县府今年6月11日起建置「经国桥廊带智慧交通改善第一期」系统,2个多月,累积近15万笔eTag大数据监测及号志调整,成功替用路人节省600秒旅行时间,改善幅度超过6成,平均上班时间省10分钟,接下来市府将进行第二期计划,锁定下班时段往竹北方向改善,让竹科上班族上、下班都不塞车。

交通处这项「经国桥廊带智慧交通改善计划」分一、二期,一期是针对上班路段7点到9点进行「智慧控制」,总长3.6公里,共在15个路口设置智慧侦测系统,监测点包括经国路竹北文兴路往竹科方向、经国路竹东往竹科方向和南寮台68匝道往竹科方向,透过2个多月的大数据监测与分析和建置智慧化交通号志即时控制系统等,已有效改善慈云路、经国桥长久以来上下班壅塞及车祸问题。

交通大数据监测仪控发威!

交通处表示,第二期计划会锁定下班5点到7点时段,针对经国桥廊带下班时段从园区往竹北方向进行改善,范围涵盖园区一路、光复路口、慈云路、经国桥与台68匝道到竹北自强南路与文兴路口等处,初步改善措施有增设行车管制号志调整车流秩序及安全度、重整路廊上各路口号志时制计划,建置整体动态号志控制系统,同时会请科学园区管理局协助,在园区中的资讯可变标志上发布往竹北主要路径旅行时间,让驾驶可以掌握各主要路口和替代路径的交通状况及需花的时间。

交通处表示,第二期计划预计12月底完成设计、最快明年5月完工上线运作,预估下班旅行时间也可缩短至少5%以上。

交通处长倪茂荣表示,一期计划从6月11日上线运作后,在慈云路、台68匝道与经国桥设置号志管制、车辆侦测设备及监视设备,经团队追踪发现,进入车流量从每小时3483辆降为3097辆、减少幅度达11%,交通事故从平均1个月9.5件降到8件,用路人旅行时间也从16分钟大幅下降为6分钟,相当于省下600秒的行车时间,改善幅度达62%。

倪茂荣说,改善车流与缩短车辆旅行时间是透过大数据监测系统,以eTag侦测通过车辆数量、距离、时间及速度等数据进行分析、演算,进一步回馈在马路上的交通号志,并向用路人显示精准的旅行时间,达到控制车流目标。

倪茂荣也提到,经访问客运司机及一般民众,改善成果颇获肯定,多数驾驶感受到车流较顺畅,停等红绿灯时间减少,而这项跨县市合作的交通改善作为,市府已获邀将参加第25届世界交通运输系统哥本哈根世界大会,展现这项智慧交通案例。

  • 从空拍图可看到竹北往竹科上班时间的车流是顺畅的。(空拍图由市府提供)

    从空拍图可看到竹北往竹科上班时间的车流是顺畅的。(空拍图由市府提供)

  • 交通大数据即时监测系统,可有效了解车流并透过时制调整车旅时间。(记者洪美秀摄)

    交通大数据即时监测系统,可有效了解车流并透过时制调整车旅时间。(记者洪美秀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