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政府建置竹科交通大數據即時監系統,發揮功,平均可省下600秒時間。(記者洪美秀攝)

2018-09-06 16:41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交通流量大數據發揮功效!新竹市府與新竹縣府今年6月11日起建置「經國橋廊帶智慧交通改善第一期」系統,2個多月,累積近15萬筆eTag大數據監測及號誌調整,成功替用路人節省600秒旅行時間,改善幅度超過6成,平均上班時間省10分鐘,接下來市府將進行第二期計畫,鎖定下班時段往竹北方向改善,讓竹科上班族上、下班都不塞車。

交通處這項「經國橋廊帶智慧交通改善計畫」分一、二期,一期是針對上班路段7點到9點進行「智慧控制」,總長3.6公里,共在15個路口設置智慧偵測系統,監測點包括經國路竹北文興路往竹科方向、經國路竹東往竹科方向和南寮臺68匝道往竹科方向,透過2個多月的大數據監測與分析和建置智慧化交通號誌即時控制系統等,已有效改善慈雲路、經國橋長久以來上下班壅塞及車禍問題。

交通大數據監測儀控發威!

交通處表示,第二期計畫會鎖定下班5點到7點時段,針對經國橋廊帶下班時段從園區往竹北方向進行改善,範圍涵蓋園區一路、光復路口、慈雲路、經國橋與臺68匝道到竹北自強南路與文興路口等處,初步改善措施有增設行車管制號誌調整車流秩序及安全度、重整路廊上各路口號誌時制計畫,建置整體動態號誌控制系統,同時會請科學園區管理局協助,在園區中的資訊可變標誌上發佈往竹北主要路徑旅行時間,讓駕駛可以掌握各主要路口和替代路徑的交通狀況及需花的時間。

交通處表示,第二期計畫預計12月底完成設計、最快明年5月完工上線運作,預估下班旅行時間也可縮短至少5%以上。

交通處長倪茂榮表示,一期計畫從6月11日上線運作後,在慈雲路、臺68匝道與經國橋設置號誌管制、車輛偵測設備及監視設備,經團隊追蹤發現,進入車流量從每小時3483輛降為3097輛、減少幅度達11%,交通事故從平均1個月9.5件降到8件,用路人旅行時間也從16分鐘大幅下降為6分鐘,相當於省下600秒的行車時間,改善幅度達62%。

倪茂榮說,改善車流與縮短車輛旅行時間是透過大數據監測系統,以eTag偵測通過車輛數量、距離、時間及速度等數據進行分析、演算,進一步回饋在馬路上的交通號誌,並向用路人顯示精準的旅行時間,達到控制車流目標。

倪茂榮也提到,經訪問客運司機及一般民眾,改善成果頗獲肯定,多數駕駛感受到車流較順暢,停等紅綠燈時間減少,而這項跨縣市合作的交通改善作為,市府已獲邀將參加第25屆世界交通運輸系統哥本哈根世界大會,展現這項智慧交通案例。

  • 從空拍圖可看到竹北往竹科上班時間的車流是順暢的。(空拍圖由市府提供)

    從空拍圖可看到竹北往竹科上班時間的車流是順暢的。(空拍圖由市府提供)

  • 交通大數據即時監測系統,可有效瞭解車流並透過時制調整車旅時間。(記者洪美秀攝)

    交通大數據即時監測系統,可有效瞭解車流並透過時制調整車旅時間。(記者洪美秀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