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家都希望在企業內部做到法治,制度管理可是成功的很少,為什麼他大多數人失敗了呢?各位老闆,各位管理者的急切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是管理必須要遵循人性,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很多人都希望一口氣搞掂,都希望一勞永逸,殊不知任正非常講「沒有一開始的完美」。戰略績效專家上海行隆諮詢近20年的經驗是:先行動起來,並在行動的過程中持續改進纔是實現法治的必經之路。您看我們偉大的毛主席也是這麼做的... ...

朱毛會師後中共中央於1928年5月25日發出第51號《中央通知》,內中規定:在割據區域所建立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的名義,唯在暴動各縣有工農革命獨立團的,仍可聽其存在。據此,毛澤東、朱德所率的部隊由「中國工農革命軍」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紅軍」一詞,顯然是受蘇聯的影響,因為蘇聯的軍隊叫紅軍。

毛澤東十分注重軍隊的紀律。除了在上井岡山時提出「三大紀律」,一九二八年夏,毛澤東又補充了「六項注意」:

一、上門板;

二、捆鋪草;

三、說話和氣;

四、買賣公平;

五、借東西要還;

六、損壞東西要賠。

其中的第一條和第二條,和三大注意中「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一樣,是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而定的:上井岡山時正是秋季,紅薯成熟時節,故規定「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至於「上門板」、「捆鋪草」,是因為當時部隊住宿時,常借用老百姓的門板作鋪板,借用稻草作鋪草。各家的門高矮大小不一,部隊撤走時不物歸原主,一大堆門板就對不上榫,故規定了「上門板」、「捆鋪草」。

毛澤東深知,老百姓痛恨那些燒、殺、掠、搶的舊軍隊,罵他們是「丘八」(「兵」字拆成「丘八」),流傳著「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這樣的順口溜。毛澤東要使紅軍取信於民,所以下決心整肅軍紀。

「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內容,後來不斷修改、補充。一九二九年以後,「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改成了「不拿羣眾一針一線」。

為了容易記住,開始教唱《紅軍紀律歌》。最初的歌詞是:上門板,捆鋪草,房子掃乾淨。 說話要和氣,買賣要公平。損壞東西要賠償,借人東西要還清。後來,「六項注意」又增加了兩項注意,即「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虜腰包」。這樣,變成了「八項注意」。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受到井岡山老百姓的歡迎。老百姓編了這樣的順口溜:紅軍紀律真嚴明,行動聽命令,愛護老百姓,到處受歡迎。這「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改,至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重新頒布時,改為以下內容——

三大紀律如下:

一切行動聽指揮;二、不拿羣眾一針一錢;三、一切繳獲要歸公。

八項注意如下:

一、說話和氣;二、買賣公平;三、借東西要還;四、損壞東西要賠;五、不打人罵人;六、不損壞莊稼;七、不調戲婦女;八、不虐待俘虜。

毛澤東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這樣一步步發展、充實的,從「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到「不拿羣眾一針一錢」,從「上門板」到「借東西要還」,逐漸完善。其實,毛澤東思想也是這樣一步步發展、充實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