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应该是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了,而要问起对他的评价,那么大多数人都会说和珅是奸诈的坏人,对他的印象并不好。并且和珅在电视剧里面的角色设定就是贪官,不仅自己贪,还会带动着一帮人贪。

和珅贪11亿两白银,约合人民币1520亿元,乾隆死前却说:别杀和珅

他位高权重,是乾隆皇帝的宠臣,为他提出许多战术上或是战略上的措施,一直帮助着乾隆。乾隆并不是不知道和珅是贪官,但是他还是选择原谅,并且在逝世前还对嘉庆说不要杀和珅,嘉庆当时并不明白为什么,只是15年后,嘉庆才彻底明白了。

和珅贪11亿两白银,约合人民币1520亿元,乾隆死前却说:别杀和珅

和珅是钮祜禄氏,字致斋,清朝中期权臣、商人。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父母早逝的他需要带大弟弟和琳,并且也受到了家里亲戚夺财的威胁,幸好他受到了一名老仆人的保护,家里的亲戚才让他们健康的成长起来。


和珅贪11亿两白银,约合人民币1520亿元,乾隆死前却说:别杀和珅


但是这些事情在和珅心里已经留下了很深刻的阴影,他经历过太多的折磨和辛酸,就知道幸福来之不易。因此他发誓要出人头地,当人上人,为自己选择一条更好的路。于是和珅静心学习,悬梁刺股,每日学习看书,不分昼夜地看四书五经。最后到他长大时,量变达到质变,他学会了满文、汉文、蒙文和藏文。

和珅贪11亿两白银,约合人民币1520亿元,乾隆死前却说:别杀和珅

和珅的贵人自然是乾隆了。乾隆从小就跟着康熙学习如何识人和用人,常在宫中受到教育。康熙时常会教他如何治国和如何看人。甚至在康熙临走前都还在教他看人、识人的方法。可以看得出来康熙对用人等方面付出了多少力气。因此,当乾隆登基后,也承接了康熙的用人方法。乾隆用人向来大方,不会揪着那人的出身和缺点不放。例如和珅、被流放的纪晓岚等。


和珅贪11亿两白银,约合人民币1520亿元,乾隆死前却说:别杀和珅


后来和珅凭借自己的本事进宫之后做了乾隆的御前侍卫。有一天,西藏活佛送来一份写着藏文的奏折,乾隆看不懂,就拿去问文武百官。但是文武百官里面竟然一个都看不懂这篇奏折。所幸和珅出来对这篇奏折进行了翻译,然后交与皇上。之后乾隆对他大为改观,和珅竟然令他眼前一亮,乾隆逐渐看到和珅的才华和智慧,所以当即不假思索的封和珅为大官。和珅就这样在朝为官了。

和珅贪11亿两白银,约合人民币1520亿元,乾隆死前却说:别杀和珅

和珅很聪明,很能揣摩圣意。也很了解乾隆的心事和心理活动,很擅长看乾隆的眼色。因此,每次乾隆让他去办一件事,他都会办得井井有条、符合圣意。这些地方让乾隆十分满意,对和珅的赏赐毫不手软。也越发看重和珅的能力。

和珅贪11亿两白银,约合人民币1520亿元,乾隆死前却说:别杀和珅

乾隆是矛盾的,他知道和珅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人,情商高智商高,事情处理得十分完美,几乎找不到错误,在大事上丝毫不出错,也没有任何逆反之嫌,这些让乾隆很是欣赏他。但是和珅由于从小困于财之中,一直有“贪”的毛病。基于这点,就断定了乾隆是个舍不得和珅的人,他才会在临死之前拉着嘉庆的手细细叮嘱让嘉庆不要杀和珅。

和珅贪11亿两白银,约合人民币1520亿元,乾隆死前却说:别杀和珅

毕竟当一个人的贡献做得比错误更大时,那么他的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原谅的。这让小编想起,不论是在一个家庭,还是单位,亦或是官场上,都会有像和珅这样的人。需要一个可以与正派抗衡的人,这样的话才会走的更远。只是利与弊之间,要学会取舍。而嘉庆,就选择了舍。在乾隆死后,他立马下令处死和珅。

和珅贪11亿两白银,约合人民币1520亿元,乾隆死前却说:别杀和珅

嘉庆处死和珅之后在某段时间感到非常痛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嘉庆就感到深深地烦闷。因为朝中大事并没有像和珅那样的官员去担着,去解决,去负责。朝中的大臣面对这样的事情总是互相推卸责任,从不主动去解决事情,都是不敢承担,也都没有和珅的能力和才华。小编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对还是错了。


和珅贪11亿两白银,约合人民币1520亿元,乾隆死前却说:别杀和珅


直到15年后,嘉庆在朝中屡受挫折,时常会想起乾隆告诉他的话。他就命人写了一本关于和珅的书——《和珅流传》,可是这位史官为了迎合嘉庆的喜好,擅自将和珅写成一位机关算尽、十恶不赦的大奸臣,书中描述和珅并未对朝廷帮助半分,反而事事都是拖后腿,彻底败坏了和珅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但是当嘉庆一看到这个书时,勃然大怒,他将书扔在地上,说道:“和珅并非一无是处!”史官被吓得跪在地上。直到这时,嘉庆可能才明白乾隆的良苦用心。他才明白用人之道,也明白了和珅的重要性,只是很可惜,为时已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