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壳机动队>的动画我只看过一次,大部分都忘光光了,所以纯粹以电影角度来看电影。
我的看法啦!电影的所有元素,都应该服务<故事>本身,如果我们拍一个电影,内容是在台北的某时某处杀人,我们大多不会问为什么导演要在台北杀人,因为答案差不多就是啊我台北人啊,啊故事发生在2017啊不然发生在2016或2018也可以啊,于是我们会好好看这个犯罪故事,而电影剧组就会努力呈现出台北的某时某处的故事氛围,让观众不要出戏。
但如果这个杀人事件,是发生在一个跟现在明显不同的<未来>呢?
那么我们就无法专注在这个犯罪故事本身,必须将注意力扩散到更大的东西,去思考------为什么导演要在将一个杀人事件,放在<未来>去呈现?
这个<未来>的背景,电影所呈现出来的气氛,有没有办法说服观众,这个<未来>是这个犯罪故事的<必须>呢?
是的,<未来>不能只是作为导演对<未来世界>的想像,不能,不行,我没空听你幻想。
<未来>必须服务故事,去回答------<这个故事为什么要放在未来才能说的精采?>
<攻壳机动队>,作为<骇客任务>的灵感起源之一,非常好的呈现出一个机器文明混杂在人类社会的氛围,美术说服力强大,明明是高科技感强烈的未来世界,末日感同样弥漫在这样的科技高度发展中,有一种,我才不想活在这种霓虹都市里的厌恶感。在这个电影打造的,末日感强烈的未来世界中,<我是谁>这样万年如一的命题,也就非常具思考性。
也就是说,这个未来世界的犯罪事件之外,整体的气氛营造,完全有助于刺激观众将视野射向犯罪事件之外,非常强大!美术就是这部电影说故事的一大部分!美术不是辅助,而是灵魂!
不是每一个故事的最后高潮都能无敌热血,但至少攻壳做到了在中等热血中,带著一点点壮烈的哀伤。唉,两种都是人生嘛真的!
我给合理票价350!
BUT!
人生最无法满足的就是这个BUT!
BUT北野武就是北野武,他没有在演别人,他大概就是去了一下片场,讲讲日文,开开枪,吹一下头发这样。
但我很喜欢北野武,所以ok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