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作者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抄袭。侵权必究!全网追踪】

  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奖金最高的奖项,同时也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有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同一作者不宜连届获奖,这也造成了一个作家在自己的创作高峰期内一般只能获奖一次。但是有一个作家却能在第二届和第六届获奖两次,能在跨度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保持着较高的创作水平,她就是当代中国女作家张洁。

  一,风格多变

  张洁,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也是唯一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人。她的风格比起其他作家算不上特殊,但是足以算得上是样式多变。

  作为80年代的代表女作家,她早期的风格侧重抒情议论。在创作生涯中期的时候,她开始对人的感性思考,她笔下的女性无论爱情还是亲情,都是支撑她走下去的力量。在创作后期的时候,她的作品里更可见鲁迅先生三分笔力的影子,张洁是少有的进入老年而文学创作激情仍饱满的作家。因此她很像晚年期的鲁迅:一个也不宽恕,一个也不原谅。

  二,张洁的《无字》

  女作家吴为,为写这部小说差不多准备了一辈子,可就在要动手写的时候,她疯了。——《无字》

  这是无字的开头部分,《无字》也是张洁获得第六次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这篇长篇小说一共有三部,用一种非常庞大的笔调。对时代大背景都有很深的临摹。在她的《无字》里,男性人物在女性人物的眼中,都有着“审丑”的成分在里边。

  在一个家庭中,天塌下来,可能真的只有女人顶着,这就是《无字》最大的特点。书的开头之所以这样写,就因为这本书是作者全身心的投入,是一部豁出去了的书,据说张洁自己都说:她为这本书准备了十二年,就算写完立即死也值了。老年作家王蒙曾经称其之为“极限写作”,可见这是一部怎样的鸿篇巨著。

  三,《沉重的翅膀》

  这是张洁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写的是关于工业改革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是一个时代的语言,有血有肉。不同于其他小说侧重情节千篇一律,这本书是深入的了解一个时代。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着一种坚定地信念——一切都会变好,一切都会朝着更加广阔的方向进发……

  现在当领导真难啊!人们的思想像豆腐渣,怎么也捏不到一块去。——《沉重的翅膀》

  公正是最难做的。所以茅盾文学奖自问世以来,就像诺贝尔文学奖一样有着很多的争议。所有关于张洁能两次获得奖项的,除了她这两部作品有着独特的价值之外,茅盾文学奖的这个奖项的特点也很重要。

  四,矛盾中的茅盾文学奖

  纵观茅盾文学奖中的获奖作品,大多都是具有浓烈的现实主义。如莫言的《蛙》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张洁的作品同样也具备着现实的魅力。也正是如此,茅盾文学奖被质疑有脱离“群众”的地方,既要保证体制内的传统价值不变,又要满足群众读者,在这种矛盾下,茅盾文学奖也就成了“经典”的代名词。

  除此之外茅盾文学奖还有着和诺贝尔文学奖一样的问题,只有几个评委带着相对固定的评价标准给作家的作品进行排名,因为有着固定的形式,所以就有一些忽略文学美而迎合奖项的作品。因此用茅盾文学奖完全评价作家,这在文学界也是不言自明有些不够客观的。

  但无论如何,张洁都是中国唯一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人,这在莫言、贾平凹、刘震云等作家都没能做到。张洁做到了,那最起码能证明这位“巾帼”女作家的成绩是很多人都无法达成的,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怎么看待,请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对当代文学的见解吧!

  【注:本文作者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抄袭。侵权必究!全网追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