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茅盾文學獎,作爲中國獎金最高的獎項,同時也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茅盾文學獎有着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同一作者不宜連屆獲獎,這也造成了一個作家在自己的創作高峯期內一般只能獲獎一次。但是有一個作家卻能在第二屆和第六屆獲獎兩次,能在跨度近二十年的時間裏保持着較高的創作水平,她就是當代中國女作家張潔。

  一,風格多變

  張潔,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也是唯一兩次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她的風格比起其他作家算不上特殊,但是足以算得上是樣式多變。

  作爲80年代的代表女作家,她早期的風格側重抒情議論。在創作生涯中期的時候,她開始對人的感性思考,她筆下的女性無論愛情還是親情,都是支撐她走下去的力量。在創作後期的時候,她的作品裏更可見魯迅先生三分筆力的影子,張潔是少有的進入老年而文學創作激情仍飽滿的作家。因此她很像晚年期的魯迅:一個也不寬恕,一個也不原諒。

  二,張潔的《無字》

  女作家吳爲,爲寫這部小說差不多準備了一輩子,可就在要動手寫的時候,她瘋了。——《無字》

  這是無字的開頭部分,《無字》也是張潔獲得第六次茅盾文學獎的作品。這篇長篇小說一共有三部,用一種非常龐大的筆調。對時代大背景都有很深的臨摹。在她的《無字》裏,男性人物在女性人物的眼中,都有着“審醜”的成分在裏邊。

  在一個家庭中,天塌下來,可能真的只有女人頂着,這就是《無字》最大的特點。書的開頭之所以這樣寫,就因爲這本書是作者全身心的投入,是一部豁出去了的書,據說張潔自己都說:她爲這本書準備了十二年,就算寫完立即死也值了。老年作家王蒙曾經稱其之爲“極限寫作”,可見這是一部怎樣的鴻篇鉅著。

  三,《沉重的翅膀》

  這是張潔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寫的是關於工業改革的長篇小說,這部作品是一個時代的語言,有血有肉。不同於其他小說側重情節千篇一律,這本書是深入的瞭解一個時代。既有歷史的沉重感,又有着一種堅定地信念——一切都會變好,一切都會朝着更加廣闊的方向進發……

  現在當領導真難啊!人們的思想像豆腐渣,怎麼也捏不到一塊去。——《沉重的翅膀》

  公正是最難做的。所以茅盾文學獎自問世以來,就像諾貝爾文學獎一樣有着很多的爭議。所有關於張潔能兩次獲得獎項的,除了她這兩部作品有着獨特的價值之外,茅盾文學獎的這個獎項的特點也很重要。

  四,矛盾中的茅盾文學獎

  縱觀茅盾文學獎中的獲獎作品,大多都是具有濃烈的現實主義。如莫言的《蛙》和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張潔的作品同樣也具備着現實的魅力。也正是如此,茅盾文學獎被質疑有脫離“羣衆”的地方,既要保證體制內的傳統價值不變,又要滿足羣衆讀者,在這種矛盾下,茅盾文學獎也就成了“經典”的代名詞。

  除此之外茅盾文學獎還有着和諾貝爾文學獎一樣的問題,只有幾個評委帶着相對固定的評價標準給作家的作品進行排名,因爲有着固定的形式,所以就有一些忽略文學美而迎合獎項的作品。因此用茅盾文學獎完全評價作家,這在文學界也是不言自明有些不夠客觀的。

  但無論如何,張潔都是中國唯一兩次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這在莫言、賈平凹、劉震雲等作家都沒能做到。張潔做到了,那最起碼能證明這位“巾幗”女作家的成績是很多人都無法達成的,不知道讀者朋友們怎麼看待,請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對當代文學的見解吧!

  【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