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非常好的曲子,他們很多都是業餘音樂家創造的(專業的藝人地位非常卑賤,大多是奴才),現代藝人都是專業的了,而且社會地位很高,為何反而成就不及古人。


唐朝之後為什麼沒有人的寫古詩的能力可以比肩李白杜甫?宋以後為什麼沒人寫詞的能力可以比肩蘇軾姜夔?梅蘭芳之後為什麼再也出不了京劇大師了?

每一種藝術形式、藝術風格都和時代息息相關,反映時代的特點,又被時代所發揚光大。當時代改變後,這種藝術形式或風格就會「過時,老土」 ,藝術家會追求新的藝術風格。沒有了時代的支持,不在這種氛圍中,後人的藝術成就自然無法超越前人。

一個很實在的例子,達·芬奇、倫勃朗已經把油畫的寫實風格發揮到極致,他們畫的人像,細節已經逼真到無以復加。但照相機的發明,讓畫得逼真的油畫家頓時失業。畫得再像也不會比照片逼真吧。於是畫家紛紛轉變風格,追求畫得越來越不像。你知道我說的是哪些畫家。到了現在,有了各種跨界藝術的呈現,更加沒什麼畫家再去追求達·芬奇時代的風格了,現代人要創造新的風格來開創時代。

再說回來,我覺得像陳培勛、王建中這些音樂家寫的很多曲子,藝術水平並不比瀟湘水雲這些古曲差,甚至更好。


深究一下現代藝人為什麼去做藝人就知道了。


因為現在的人連黃霑和胡立偉都不願意聽,你還指望有人去創作《廣陵散》麼?

現在不都是聽你情我愛,你儂我儂麼。

還有一點,知道廣陵散絕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麼,廣陵散已經失傳了,絕了。

《廣陵散》講的是聶政為父報仇,刺殺韓王的事,當時這首曲子有弒君之意,再加上一些小人的教唆誹謗,司馬昭就決定殺了嵇康,嵇康在刑場上,臺下三千太學生向朝廷請願,想要朝廷赦免嵇康,他們都要拜嵇康為師,但這種要求肯定是改變不了結果的,嵇康在刑場上彈了最後的廣陵散,曲畢之後,嵇康從容赴死,廣陵散未傳他人,嵇康時年三十九。

我們都永遠理解不了那個年代的人,是在一種什麼環境下,創作了一首首經典。

所以,不光是聽眾的審美問題,還有時代造就的問題。


「現代」也纔不到500年,你急啥啊


因為如今也沒人看,李玉剛至今在被罵娘炮不男不女呢。


哪裡哪裡,《樓蘭散》《梅園吟》不好聽嗎


有時候時間距離產生美,也許數百年之後的人會覺得我們現代的曲子纔是美得標準。


春風 三峽船歌 這些現代曲子,我不覺得比古曲差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