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四个阶段,从【复杂】到【简单】,又到【复杂】,再回到【简单】。

第一阶段:复杂

一开始的【复杂】,是孩子对世界的好奇。

儿时的我们总喜欢些五颜六色的东西,因为它们给我们空白的记忆增添了花样。

想想小时候的那些玩具,零食,什么颜色都有。那就是人普遍的第一阶段审美。

第二阶段:简单

我们大部分人的这个阶段很大程度上是乔布斯带来的。苹果那高级且符合人性的配色使我们认识到了极简主义的高级感。

或许我们大部分人在那时并说不上这个高级感究竟为何高级,但在大众心理的驱使下我们仍旧沉醉其中,鼓吹这新潮的艺术风格。

第三阶段:再复杂

审美这个东西,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消费者优越感的外现。在这个所有人都在追求不凡的时代中,必定会有新的艺术风格打破传统。

这两年花里胡哨的孟菲斯风格又火了起来,原因大概就是大众已经习惯了极简的性冷淡,从而开始追求这种色彩丰富配色。

孟菲斯风格其实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了,这次无非是炒了一波冷饭,让看腻极简又不了解艺术史的年轻人再次体验一波「新兴艺术」。

(没错,奇葩说就在炒冷饭)

第四阶段:再简单

【简单】与【复杂】几年或几十年交替一次,每次交替都能在社会中掀起一个短暂的伪审美变革。

第二和第三个阶段的审美很大程度上都是被社会潮流所影响的,是时代中的大众在社会地位和优越感的竞争中出现的产物。

当其他人都在喜欢五颜六色的时候,我首先卖肾买了极简代表的苹果手机,我看起来就在审美和价值上优于他人。

当身边大部分人都买得起苹果手机的时候,我就要靠五颜六色的小众风格凸显出自己的独特,于是我又能看起来优于他人。

过一段时间,大部分人审美又统一了,同样循环会再来一遍。

而第四阶段的【简单】,则脱离了这个循环,是自我思想真正的丰富与脱离庸俗竞争的表现。

这时的你意识到了用所谓的「审美高度」来获得优越感是一种虚无的方式,你意识到了艺术不过是语言的延伸。

你可以清晰说明每一件你所拥有的事物的美感究竟是什么,而不是用「高级感」或「浪漫」这些空洞的辞汇来形容所遇到的人与事。

但同样的,你这时也能包容任何一种风格。

因为哪怕追求那些风格的大众是盲从的,但设计者本身却是清醒的。

这些艺术家们用各自独特的风格精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思想。

哪怕很多时候这些风格被大众过度简化后形容为「高级」,他们做人与做事的哲学依旧值得欣赏。


之前只看小姐姐,现在小哥哥也会看一下然后到现在为止,快看吐了


越来越简单!

不喜欢花样繁多的东西,但是色彩可以多种只要是自然中存在的色彩。

物品是人也是。

物品不再需要很多,功能也是越简单越好,人只有干净越自然越舒适,原生态小孩子的样子最可爱了。

一句话就是喜欢自然状态!


这个问题问得好,审美的口味变化,其实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

在很多色调上的喜好,随著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倾向于清淡素雅。吃东西也是,以前很喜欢可乐这些超甜的饮料,现在想想这个糖度都觉得有罪恶感。


1.衣:喜欢穿简洁的衣服,长裙,总之颜色越少越好。款式越简单越好。不喜欢搭配累赘的装饰品。

2.食:喜欢吃牛肉和海鲜,奈何经常过敏。吃这方面少了很多乐趣,喜欢喝汤,清淡,早茶。基本不怎么能吃辣了。

3.住:越简单越好,喜欢空空荡荡的房子,摆一些有质感的家具和工艺品,不喜欢吊顶,不喜欢卧室里做到顶的衣柜,不喜欢门槛石。

4.行:好吧,喜欢开车,喜欢户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喜欢你,成熟睿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